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当地时间9月6-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召开。作为全球肿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WCLC始终是胸部肿瘤前沿进展的核心交流平台。在本次WCLC备受瞩目的全体大会上,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副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报告了ACROSS2研究的结果,向全球传递了中国肺癌研究领域的学术强音。报社前方记者特邀王洁教授在会议现场第一时间对该项研究进行深入剖析,详尽介绍了ACROSS2研究的设计理念、主要结果及临床意义。
ACROSS2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阿美替尼联合卡铂+培美曲塞化疗(联合组)对比阿美替尼单药(单药组),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并伴有抑癌基因(包括TP53、RB1、APC、PTEN等)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该研究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接受治疗的118例患者随机分至联合组或单药组。中位随访时间25.3个月时,联合组与单药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9.8个月和16.5个月[风险比(HR)=0.55,95%可信区间(CI):0.34~0.91,P=0.021],联合治疗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45%。客观缓解率(ORR)在联合组和单药组分别为70.4%对67.2%,疾病控制率(DCR)为92.6%对98.4%。总生存(OS)期数据尚未成熟。
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人群中,阿美替尼联合化疗均显示出PFS期获益趋势。
在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期尚未达到,单药组为16.3个月(HR=0.46,95%CI:0.21~0.99;P=0.055);
在L858R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与单药组中位PFS期分别为18.7个月和16.5个月(HR=0.63,95%CI:0.33~1.20;P=0.154);
在合并TP53患者中,联合组与单药组中位PFS期分别为18.7个月和16.3个月(HR=0.55,95%CI:0.33~0.93;P=0.024)。
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联合治疗方案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加用化疗未显著改变阿美替尼的安全性特征。联合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贫血(61.1%)、白细胞计数下降(53.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51.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48.1%)、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44.4%)、肌酸激酶升高(27.8%)、皮疹(27.8%)、恶心(24.1%)、血小板计数下降(22.2%)、血肌酐升高(22.2%)及便秘(20.4%),整体安全可控。
ACROSS2研究及其同步开展的ACROSS1研究,源于研究团队在EGFR突变NSCLC靶向治疗领域的长期积累。早期研究发现,在EGFR突变患者中,常同时存在TP53、RB1等抑癌基因突变,或伴有KRAS、ERBB2等可能与耐药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其中,TP53共突变尤为常见,这类突变会显著影响EGFR靶向药单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预后。基于这一发现,团队设计了ACROSS2研究,重点针对抑癌基因共突变人群,系统评估阿美替尼联合卡铂+培美曲塞方案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阿美替尼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在多项晚期NSCLC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可及性强,因此被选作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而卡铂与培美曲塞联合化疗方案副作用较低,与靶向药物联用安全性较好,更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管理。
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旨在明确在特定共突变背景下,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药靶向治疗。与FLAURA2等既往联合治疗研究不同,ACROSS-2首次引入了生物标志物指导的患者筛选策略,突出了精准分层在联合治疗决策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入选2025年WCLC全体大会口头报告,也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这项研究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的高度认可。
本研究共纳入126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期、DCR和ORR等。
结果显示,在合并抑癌基因共突变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期达到19.8个月,显著优于单药组的16.5个月。其中超过90%的患者伴有TP53突变,该亚组同样显示PFS期显著获益。在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期尚未达到,但生存曲线已呈现明显分离趋势;而在21外显子L858R突变亚组中,PFS期的差异目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仍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初步分析提示,联合治疗对脑转移患者亦显示出临床获益,中位PFS期延长超过2个月,该结果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以1~2级骨髓抑制为主,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整体安全性可控。尽管联合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单药组,但其风险和获益总体较为平衡,有望成为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
虽然目前OS数据尚不成熟,期待后续随访能够进一步确认生存获益。总体而言,本研究取得阳性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在该类人群中具有明确的临床获益。
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普及,EGFR突变检测已成为NSCLC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前的常规步骤,并被纳入国家医疗质量监测平台,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然而,仅检测EGFR突变可能仍显不足。研究表明,对于存在共突变,如TP53或ERBB2的患者,若仅采用EGFR单药治疗,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ACROSS2研究在此基础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次依据生物标志物指导,对伴有共突变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实施联合治疗策略,进一步推动了精准医疗在肺癌领域的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更精细的分子分型,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联合治疗,而哪些仅属单纯EGFR突变的患者可能从单药治疗中获益,从而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ACROSS2研究也为NSCLC的未来治疗策略指明了新方向。不仅针对EGFR突变,更多驱动基因突变也有望通过细化分类,实现更加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尽管联合治疗目前已获国内外指南推荐,但该研究为适宜人群的筛选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进一步促进了肺癌精准医学的深入发展。
为了直面目前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与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等专家延续既往合作,共同筹办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并于2024年4月27日在济南正式成立。在编委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报社始终坚持建设医学媒体国家队品牌,与广大专家同频共振,以专家视角引领学术报道,以报社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持续产出高质量专业内容,共同推广肿瘤领域科技研究及临床转化成果,助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肿瘤学编委会群策群力,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筹办“编委之声”专栏,邀请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发挥引领作用,点评肿瘤学术前沿进展,传播优秀研究成果,启示科研学者。专栏将从本期开始,固定每周邀约一位编委发布一篇点评文章,于每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1版面刊发。
聚焦前沿热点,同思学科发展,共助健康中国,“编委之声”专栏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洁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胡岳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