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18条推荐意见!2021年版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更新

2021-12-2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原创

为规范HBV/HCV相关HCC抗病毒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依据病毒相关HCC 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多数反馈专家建议,曾先后制定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2013年)》和《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本版在以往专家建议/共识基础上,对近年新证据结果进行分析,经数十位专家多次会议讨论,最终形成新一版共识更新。本共识主要受众为肝病专科及感染科和这些科室以外从事与肝癌诊疗工作相关的临床医生及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工作人员。本共识对最终临床决策制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推荐意见,临床实践中尚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评价做出临床决策。


推荐意见1

HBV/HCV慢性感染是发生HCC的重要病因,通过抗病毒治疗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抑制至最低水平或达到功能性治愈,将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体内的HCV清除以达到治愈,均可明显减少HCC发生,是HBV/HCV相关HCC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手段(1A);抗病毒治疗是HBV/HCV相关HCC发生后有效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可减轻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减轻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延缓肿瘤病情进展,减少HCC复发,保护肝功能,保障其他综合治疗效果,提高总生存率,是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1B)。

推荐意见2

对CHB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防范HBV相关HCC发生的重要二级预防措施(1A)。对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建议选择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UC)或PEG-IFN治疗(1A),并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应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3

对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评估HBV相关HCC二级预防效果的替代指标为:HBV DNA小于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下限,HBsAg转阴以及ALT长期在ULN以下(2B)。

推荐意见4

对于具有HCC高风险的CHB患者,以一线NUC为基础进行抗病毒治疗,无PEG-IFN应用禁忌证可考虑PEG-IFN联合NUC治疗(2A)。对于正在使用NUC治疗的患者,如未能达到相关指标(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在24周内或非肝硬化CHB患者在48周内实现推荐意见3)可考虑换用或合用其他一线抗HBV药物,密切随访,必要时进一步调整优化治疗方案;对于有功能性治愈前景的CHB患者可选择联合PEG-IFN治疗(2A),以增强抗病毒效果,最大程度减少HBV相关HCC的发生。

推荐意见5

对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其主要目标是应尽可能利用目前药物和治疗方案争取达到HBsAg清除,即功能性治愈,进一步降低HCC发生率(1A)。对于通过抗病毒治疗达到HBsAg消失的肝硬化患者(临床治愈),仍需定期随访监测HCC的发生(1B)。

推荐意见6

HBV相关HCC患者只要HBsAg阳性,无论HBV DNA是否可检测出,均应立即给予一线NUC抗病毒治疗(1A)。无PEG-IFN应用禁忌证的患者,术后可应用PEG-IFN联合NUC治疗(2A),联合治疗可提升OS。

推荐意见7

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肝硬化程度较轻的患者,进行TACE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抗病毒治疗(1A)。对肝功能Child-Pugh B级、肝硬化程度较重的患者,应根据患者肝功能状态、肿瘤负荷程度给予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治疗1~2周再行TACE治疗(2A)。对于手术、放疗、系统性化疗、靶向治疗的HBV相关性HCC患者,参照本推荐意见执行。

推荐意见8

TACE治疗前基线期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HCC患者,不建议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2A)。发生HBV再激活应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对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且接受较大强度TACE的HBV再激活高危的患者,必须严密随访监测,以尽早发现HBV再激活并进行抗病毒治疗(1A)。

推荐意见9

对于HBV相关HCC采用肝移植治疗的患者,建议在肝移植前尽早开始应用一线NUC进行抗病毒治疗(1A)。

推荐意见10

建议选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作为治疗HCV感染的一线药物,不再建议应用含有IFN的治疗方案(1A)。

推荐意见11

DAA治疗后获得SVR可显著降低HCV相关HCC的发生风险。对既往有肝硬化或有HCC病史的慢性HCV感染者,无论是否获得SVR,均应进行HCC监测,推荐肝脏超声联合血清AFP检查,至少每隔3~6个月1次(1A)。


推荐意见12

所有拟接受DAA治疗的HCV感染者,需在治疗前筛查是否存在HBV感染,并根据病史决定是否需要筛查HIV(1A)。

推荐意见13

HCV-HIV或HCV-HBV合并感染者,DAA治疗方案与HCV单一感染相同且疗效相当,具体药物详见附录1。对于同时符合HBV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HBV抗病毒治疗,可选择ETV、TDF、TAF或TMF等一线治疗药物(1A)。

推荐意见14

如HBsAg阳性但HBV DNA检测不出,建议在DAA治疗开始前对HBV进行预防性治疗,至少持续到DAA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于单项抗-HBc阳性而HBV DNA阴性的HCV感染者,需监测氨基ALT、HBsAg及HBV DNA水平,必要时应及时启动抗HBV治疗(1B)。

推荐意见15

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等根治性治疗的HCV相关HCC患者接受DAA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降低死亡风险,提高总体生存率。在HCV-HCC根治性治疗后4~6个月肿瘤无复发,可开始DAA治疗(2B)。

推荐意见16

对于HCC根治性治疗后肝功能尚可(MELD评分<20分)的代偿期患者,可行DAA治疗,可选择泛基因型方案或基因特异型方案;如肝脏失代偿(MELD评分≥20分)或治疗前曾有肝脏失代偿病史,建议给予不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可首选泛基因型DAA[如索磷布韦(Sofosbuvir)联合维帕他韦(Velpatasvir)等](2B)。

推荐意见17

对于肝功能尚可(MELD评分<20分)、等待移植时间较长的HCC患者,可考虑于移植前行DAA治疗。对于肝功能不佳(MELD评分≥20分)、等待移植时间较短的HCC患者,可将DAA治疗推迟至移植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移植时间、肝功能、HCV基因型、供受体HCV感染情况、合并用药等因素综合考虑(2B)。

推荐意见18

接受TACE治疗的HCV相关HCC患者,给予DAA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提高OS;降低已经获得完全缓解患者的 HCC复发风险(2B)。

内容节选自《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