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胡伏莲教授: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原则和策略

2018-06-08作者:岁月静好资讯
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胡伏莲

什么叫“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H.pylori感染处理的基本原则通常是按照“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意见”进行的。然而按照“共识”中方案治疗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成功,这就说明了“共识”只符合较多的这部分人,并不涵盖所有人,所以就会出现一部分患者虽然按照“共识”来治疗,但还是反复失败,这些按“共识”治疗反复失败的患者可归属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常会遇见一些多次接受过疗程为14d的标准的四联治疗,但仍然反复失败的患者,这些患者中多数有明显消化不良和(或)肠道菌群失调。对这些“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如何实施个体化治疗尤其重要。

如何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下一个定义呢?整体而言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在1~2年内按“共识”中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失败至少3次以上(包括3次);

(2)每次疗程10~14d;

(3)每次治疗都按“共识”要求完成全疗程;

(4)治疗之前经过了胃镜检查,符合治疗适应证。

对这些按“共识”方案治疗而反复失败的“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该怎么办?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原则

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基本原则是必需实施“个体化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需遵照以下基本原则。

1.首先选择不易产生耐药性或耐药率极低的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有连续10年的H.pylori耐药率监测显示,其中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都是很低的。阿莫西林是用于治疗H.pylori唯一的β内酰胺药物,其最小抑菌浓度(MIC)通常<0.03mg/L。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抑制肽聚糖代谢的终末期而杀菌。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是其合成β内酰胺酶,改变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或其结构,而H.pylori不是通过合成β内酰胺酶而产生耐药性的。

2.对曾经用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一次治疗中含上述抗生素的任何两种)仍然失败者,于治疗之前推荐作药敏试验来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利用药敏试验来监测各地区H.pylori的耐药率已有共识,但基于药敏试验在体内外存在高度不一致性、地区差异性以及可操作性等问题,所以利用药敏试验来指导个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即使在最新的Maastricht-Ⅴ共识中,专家推荐程度也是很低的,但是如果对曾经用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仍然失败者,推荐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抗生素还是必需的。

3.原则上不再使用以前曾多次应用而失败的抗生素。对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应用时必须根据当地H.pylori耐药监测情况选择。原则上不再使用以前曾多次应用而失败的抗生素。

4.有条件者推荐做H.pylori菌株分型测定,对高毒力菌株感染者和(或)高危人群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5.中西医结合,“病”、“证”整合,标本兼治。

6.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必须是在合适的时间内给予合适的患者治疗。

7.密切观察随访,必须关注患者依从性。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主要策略

最新的Maastricht-Ⅴ共识和多伦多的H.pylori处理共识都推荐的标准四联疗法或伴同疗法仍然为14d,并没有超过14d,对常用抗生素也没有增加剂量,即使失败,也难以增加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这就说明了单纯从抗生素剂量或疗程上下功夫都是有限的。

如何提高H.pylori根除率?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怎样治疗?

1.挑战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探索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

H.pylori能够牢固地定植于胃黏膜是因该菌本身有许多黏附因子,而人类胃黏膜有相应的黏附受体,因而使其牢固定植于胃黏膜进行繁衍生殖。对于H.pylori感染的处理应该有两个基本策略:一是杀灭或抑制H.pylori生长,主要依靠抗生素;二是影响H.pylori定植,使其排出体外。另外,“探索H.pylori治疗新路径”不仅提高H.pylori根除率,而且能减少抗生素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也是应对当前H.pylori耐药性的新手段。

(1)在当今H.pylori耐药形式下,中医中药是一种新选择

近年的研究证明了中医中药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具有一定地位与作用。已有基础研究证实某些中药单体在体外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也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三联或四联疗法联合中药可以明显提高H.pylori根除率,而且能减少三联或四联疗法的药物副作用。新近报道的、联合中药治疗对H.pylori治疗失败的患者也能取得一个理想的H.pylori根除率。上述研究中,三联或四联疗法的疗程均没有超过10 d,明显减少了抗生素用量,而且起到标本兼治。在当前H.pylori耐药情况下,联合中药不愧为当前治疗H.pylori感染的新手段,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以菌制菌—益生菌对H.pylori的抑菌作用越来越受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益生菌对H.pylori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研究报道,包括体外研究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体外实验显示了多种益生菌对H.pylori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了某些益生菌可以影响H.pylori胃内的定植,联合益生菌的三联疗法可以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等。但何种益生菌对H.pylori有效,其作用机制、疗程和用法等都还应深入探讨。

(3)某些黏膜保护剂对H.pylori的治疗作用

黏膜保护剂不仅能俢复损伤的胃黏膜,缓解症状,而且某些黏膜保护剂还具有抑制和杀灭H.pylori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在三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或聚普瑞锌能提高H.pylori根除率,而且还明显缓解症状,安全性好。

(4)H.pylori治疗中注意事项

除了H.pylori耐药性是导致其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外,抑酸治疗是影响H.pylori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选用对CYP2C19代谢途径依赖较小的新型质子泵抑制剂(PPI),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可以减少或避免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患者依从性是容易被忽略的影响H.pylori根除的因素。还有一个要特别强调的重要问题是,在患者接受H.pylori根除治疗之前,不仅必须停用抗生素至少1个月,而且还必须停用所有对H.pylori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至少2周,包括PPI、H2受体抑制剂、铋剂以及所有对H.pylori有杀灭作用的中药。

2.个体化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1)标本兼治,分阶段治疗的综合疗法

对难治性H.pylori感染者必需标本兼治,分阶段的综合疗法,包括中医中药、益生菌、黏膜保护剂等。新近报道1例2年内经过以标准四联的抗H.pylori治疗8次失败的难治性患者,在接受分阶段综合治疗后H.pylori根除成功。该患者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因而先进入第一阶段(治疗前准备),以保护胃黏膜屏障和调整胃肠菌群入手;待症状缓解并停用任何药物至少2周后进入第二阶段(标准治疗),标准四联疗法仅10 d;然后进入第三阶段(巩固疗效),辅以中医治疗。患者不仅成功根除了H.pylori,随访半年症状持续缓解。

(2)个体化治疗是为将来实现精准医疗的必由之路

精准治疗核心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进行特定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分析与鉴定,精确寻找疾病原因及治疗靶点,最终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以提高疾病预防与诊治水平及效益。对H.pylori的治疗必须是疗效最佳,而毒副作用必须是最低,同时判定该患者是否必须治疗,什么时机进行,什么药物最合适等,要以正确的方案、正确的时间用于正确的患者,甚至将来的研究还要包括H.pylori与胃内其他菌群的关系及H.pylori根除与胃内生态相互作用等。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少应该形成以下原则或者理念:

①按“共识”治疗反复失败者,可归属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②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实行“个体化治疗”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③“标本兼治,分阶段的综合疗法”是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策略。

④“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不仅是提高H.pylori根除率和减少其治疗中副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对H.pylori耐药性的挑战。

⑤朝着实现H.pylori精准治疗的宏伟目标而努力,乃是临床医生一个永恒的主题。

本文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10): 721-723.

文章转载已得到作者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