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上消化道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下消化道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
作者:龚瑾
若患者出现呕血、黑便、便血症状,伴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时,消化道大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应避免漏诊。
胃镜检查能协助发现上消化道的病变,应尽量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结肠镜检查可用于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在积极液体复苏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后尽早行紧急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 或者腹部CT 血管重建。
在患者就诊时获得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首次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常根据临床综合指标判断失血量的多少,如伴随症状、心率和血压、实验室检查、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体格检查中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色泽、颈静脉充盈程度、神志和尿量等情况来判断血容量减少程度,客观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和血乳酸水平。
表1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患者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指征即收入ICU:意识障碍;脉搏增快,>100次/分,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收缩压<90 mmHg(未使用降压药,收缩压较前下降30 mmHg);四肢湿冷,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无尿,持续呕血或便血症状。
表1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记录呕血、黑便和便血的频度、颜色、性质、次数和总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乳酸等。同时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危重大出血者必要时中心静脉压监护,监测意识状态、气道通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对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对存在气道阻塞者,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持气道开放,特别是当使用高流量吸氧仍不能缓解呼吸窘迫时,应及时实施人工通气支持;对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障碍者,应常规采取"OMI",即:吸氧(oxygen,O)、监护(monitoring,M)和建立静脉通路(intravenous,I);意识障碍和排尿困难者需留置导尿管。
常见的复苏液体包括生理盐水、平衡液、人工胶体和血液制品,通常主张先输入晶体。对于活动性大出血,应早期使用血液制品。
在病情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输血:(1)收缩压<90 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 mmHg;(2)血红蛋白<70 g/L,血细胞比容<25%;(3)心率增快(>120次/min)。对于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高龄、伴心肺肾疾病的患者,应限制性液体复苏,警惕过度输血或输液导致再出血或急性肺水肿。急性大出血可实行中心静脉压检测,以指导液体的输入量。
进行液体复苏及输血治疗需达到以下目标:收缩压90~120 mmHg;脉搏<100次/min,尿量>40 ml/h;血Na+<140 mmol/L;意识清楚或好转;无明显脱水貌。输血达到70~90g/L,红细胞比容25%~30%为宜。对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患者,输血治疗的血红蛋白目标可适当提高。
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血压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可以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1) 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明确病因前,推荐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经验性治疗(常规剂量PPI,如埃索美拉唑40 mg 静脉滴注,每12h一次)。大剂量静脉PPI,如埃索美拉唑80 mg静推后,静脉持续泵入8 mg/h,被推荐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紧急处理的药物选择之一。
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可选择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当高度怀疑静脉曲张性出血时,在此基础上可联用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抗生素。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施他宁、奥曲肽、善宁)、特利加压素。对难以控制的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根据病情重复生长抑素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
2) 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
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推荐对Forrest分级Ⅰa-Ⅱb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变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3种。内镜治疗可有效地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并预防再出血,包括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硬化剂注射和组织胶注射治疗。
内镜治疗的时机:在出血24h内,血流动力血情况稳定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应尽快行急诊内镜检查。对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应在住院后12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对于高危并存在持续性下消化道出血表现的患者,需在血流动力学复苏后24 小时内完善结肠镜检查,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喷射性出血或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的患者,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内镜下治疗。
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可有效控制出血,但复发率高,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急救措施,为内镜或介入手术创造条件。
4) 介入治疗
对内镜止血失败或外科手术风险过大的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于明确出血的部位与病因,必要时可行栓塞治疗。
5)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多种检查手段未能明确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的患者,推荐手术探查和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对于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是治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唯一方法。
5.病因治疗
对出血病因明确者,为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应采取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
龚瑾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201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获内科学博士学位。
从事消化系疾病诊疗工作五年余,擅长消化系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镜诊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济医院科学基金各一项,并参与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国内外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