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赵辞 章必成
1.新辅助免疫-手术-辅助免疫治疗的“夹心饼”模式研究为肺癌围术期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2.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个性化选择需紧密契合患者分期、生物标志物及手术特征等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开展。
3.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将引领精准停药,以期可替代固定疗程模式。
“手术能切除的肿瘤是可见病灶,却难以清除隐匿的微转移灶。”这一直是Ⅱ~Ⅲ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阿喀琉斯之踵”。传统围术期辅助化疗仅提升5年生存率约5%,而30%~60%的术后患者仍面临复发风险。免疫治疗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围手术期治疗新格局——它不再仅是“辅助手段”,而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记忆,为患者构建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性防御体系。
随着CheckMate 816、KEYNOTE-671等里程碑研究数据的公布,免疫治疗已成为NSCLC围术期治疗的新标准,目前主要有新辅助免疫治疗、辅助免疫治疗以及新辅助免疫-手术-辅助免疫治疗“夹心饼”治疗三种模式。临床医生将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多种PD-1/PD-L1抑制剂,如何选择最优的方案?如何把控停药指征?
本文从新辅助免疫激活、辅助免疫巩固、全程防御、生物标志物决策停药四大维度展开,结合最新指南与前沿进展,为优化围术期免疫治疗路径提供循证导航。
一、新辅助免疫治疗:
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的“黄金窗口”
术前患者不但拥有完整的淋巴-血液循环可高效递送免疫细胞,并且肿瘤负荷远超术后微小残留病灶,可以释放大量新生抗原。这一时空特异性形成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机制优势:既能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诱导T细胞大量扩增,识别并清除病灶,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或完全病理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目标,为根治性手术创造良机;又能建立免疫记忆,增加记忆T细胞的比例,形成对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持久监控,从源头上降低复发风险。
CheckMate 816研究是目前唯一证实化免新辅助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NSCLC的5年生存的Ⅲ期研究。2025年更新5年生存的惊艳之处分别是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5年OS率为68%(化疗组54%),显著提升中位无事件生存(EFS)期近1年(31.6个月 对 20.8个月),pCR的患者5年OS率高达95.3%(非pCR者56.1%),绝对差异达39.2%。该研究为临床医生把握新辅助免疫治疗的 “黄金窗口”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继续分析CheckMate 816随访数据显示,即使达到pCR,仍有25%患者复发,故辅助治疗不可缺位。
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清除残余肿瘤的“防火墙”
当新辅助免疫治疗通过术前“黄金窗口”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后,术后残留的MRD仍是复发隐患。此时辅助免疫治疗的价值凸显——它利用手术创伤释放的肿瘤抗原,通过持续阻断PD-1/PD-L1通路,扩增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形成长效监控,同时逆转术后免疫抑制微环境(如MDSC、Tregs扩增),从而构建起清除MRD的复发“防火墙”。
以IMpower 010和KEYNOTE-091为代表的Ⅲ期临床研究证实了辅助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IMpower 010研究将已完成肿瘤切除且肿瘤大小为ⅠB(≥4cm)~ⅢA期(AJCC 第7版)NSCLC的患者随机分组至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在辅助化疗后的Ⅱ~ⅢA期患者中,根据PD-L1表达情况进行数据分层,阿替利珠单抗为PD-L1≥1%人群带来显著DFS获益(HR=0.66),其中PD-L1≥50%亚组疗效尤为突出(HR=0.43,3年DFS率提升21%)。尽管OS未达统计学差异,仍使得含阿替利珠单抗的治疗方案成为FDA首个批准的NSCLC辅助免疫方案(限PD-L1≥1%人群)。
随后的KEYNOTE-091研究则实现了全人群的覆盖模式。帕博利珠单抗突破PD-L1限制,在全人群(ⅠBⅡA期,AJCC第7版)中降低24%复发风险,且允许30%患者跳过辅助化疗,但对于Ⅱ~ⅢA期患者仍强烈推荐辅助化疗。这一广谱优势使帕博利珠单抗成为PD-L1阴性和低表达者的首选,同时获批更广泛的适应证,即ⅠB~ⅢA期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以及PD-L1表达情况,都可以选用帕博利珠单抗。
三、围术期免疫“夹心饼”模式:
贯穿全程的系统性防御
除了分别评估新辅助免疫化疗或辅助免疫治疗的效果之外,目前全球范围内共陆续公布5项多中心Ⅲ期研究,包括KEYNOTE-671、AEGEAN、CheckMate 77T、NeoTORCH与RATIONALE-315等,旨在评估新辅助免疫-手术-辅助免疫治疗“夹心饼”模式的可行性(详见表1)。最后获批围术期免疫“夹心饼”模式的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等,均可显著提升pCR及2年EFS率,但各方案在疗效强度、安全性及人群覆盖上存在显著差异,治疗选择的拓宽,更加需结合临床场景个体化决策。
表1 新辅助免疫-手术-辅助免疫治疗“夹心饼”模式研究结果汇总
四、临床决策核心:个体化精准治疗
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个性化选择需紧密契合患者分期、生物标志物及手术特征等三重维度。
对于不同分层患者的治疗具有以下推荐:
①可手术切除的T<5cm,无论N0还是N1的NSCLC是辅助免疫的主要适用人群,根据术后特征细化:主要是驱动基因分型及PD-L1表达情况。帕博利珠单抗全人群保护模式(无论PD-L1状态),降低复发风险24%。而对于PD-L1高表达(≥50%)的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凭借DFS风险骤降57%(HR=0.43)成为优选。
②对于潜在可切的NSCLC患者,包括T≥5cm伴N1(未侵犯心脏等重要结构)或T<5cm伴N2(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且短径<2cm),新辅助化疗联用成为破局关键——替雷利珠单抗方案凭借56.2%的MPR率可助力21%患者实现转化切除。纳武利尤单抗新辅助与辅助的序贯治疗可降低42%进展风险,继续延续了纳武利单抗新辅助治疗中的辉煌,此外研究还显示非鳞癌患者MPR率提升更明显。
③对于需要转化治疗的T>5cm伴N2转移这类高复发风险群体,围术期“夹心饼”模式的全程管理价值尤为凸显。替雷利珠单抗在ⅢA期中已展现了卓越的缩瘤能力:pCR率高达40.7%,ORR 率为71%,全肺切除率仅为8%,为传统“不可切”患者创造手术机会。强效缩瘤可降低手术创伤——当肿瘤体积显著缩小(如原发灶退缩>50%)、纵隔淋巴结降期(N2→N1/N0)后,使可能选择肺叶切除甚至亚肺叶切除,避免全肺切除带来的功能损伤。
五、前沿探索与未解难题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动态监测将引领精准停药,以期可替代固定疗程模式。ctDNA动态监测正悄然重塑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疗程范式,其核心突破在于通过捕捉血液中微量的肿瘤游离DNA,实现对微小残留病的分子级透视。
CheckMate 77T研究对ctDNA的分析显示,纳武利尤单抗组在新辅助治疗结束时的ctDNA清除率(66%)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8%),同时术后ctDNA复发率也更低(8% 对 20%),尤其在达到pCR的患者中,ctDNA清除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极低仅4%,提示ctDNA有望成为预测疗效、监测复发风险的有力工具,为个体化停药提供了循证学证据。
当前探索显示,术后4-8周的关键检测窗口结合NGS多基因追踪,使新辅助治疗后ctDNA清除预测pCR的敏感性达91%。然而技术瓶颈仍如影随形:0.01%的检测下限难以捕获休眠肿瘤干细胞,克隆造血引发的假阳性风暴干扰判读,肿瘤异质性更可能导致靶点逃逸。未来需将病理深度缓解与多时点ctDNA图谱熔铸为新型决策罗盘,例如“pCR联合术后双时点ctDNA阴性”的患者或可安全停药,让患者从经验性治疗的“牢笼”走向分子导航的自由之境。
1.单选:下列哪项不是当前推荐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患者选择标准?
A. ⅡB-Ⅲ期可手术NSCLC
B. EGFR突变阳性
C. PD-L1 TPS ≥1%
D. ECOG PS 0-1
2.问答: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手术标本发现存活肿瘤细胞占8%,应如何描述该病理结果?后续辅助治疗建议?
作者简介
学习福利
学习期间,肿瘤专区下5个专题,将从每个专题分别选取5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具有专业性和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CSCO诊疗指南一本、指夹式血氧仪、冲牙器或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笔记本蓝黑笔组合。
9月1日起至15日,连续签到9天,将有机会获得价值100元当当读书卡。
9月1日起至15日,连续签到15天,将有机会获得一万毫安的3C充电宝。
届时将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公众号和壹生APP内资讯公布获奖名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