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瑾教授谈:构建乳腺癌全病程管理体系,推动诊疗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丨粉红十月,“津”心守护

2025-10-28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每年十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旨在全球范围内呼吁社会关注乳腺癌,普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科学理念。在中国,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对女性健康及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科普,展示我国前沿诊疗进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值此“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携手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特别推出“粉红十月·‘津’心守护——探索乳腺癌诊疗天肿经验”主题活动!


本期,我们荣幸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张瑾教授进行访谈,深入探讨了乳腺癌全病程管理的理念内涵与实践路径。访谈精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WechatIMG7833.jpg



访谈精粹


从“单点治疗”到“全程关护”的范式转变

在当前乳腺癌防治工作中,患者往往面临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衔接不畅的困境。随着乳腺癌诊疗理念的不断进步,单纯的疾病治疗已难以满足患者全方位的健康需求,全病程管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重要模式创新。张瑾教授明确阐释了全病程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全病程管理,即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防、筛、诊、治、康五个关键环节。”她强调,这一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各环节的精准把控,实现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提升疾病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总体目标。

全病程管理要求医疗团队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患者健康结局为中心,建立起贯穿疾病全程的连续性和一体化服务模式。这种转变不仅关乎医疗技术的精准应用,更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整体健康的高度关注,是应对乳腺癌这一复杂疾病的重要策略。

多维度评估基础上的个体化方案制定

精准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是确保全病程管理效果的核心环节。在精准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方面,多维度评估体系尤为重要。“精准诊断是规范治疗的前提,”张瑾教授表示,“天肿团队建立了包括影像学评估、病理组织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检测在内的综合诊断流程。”这种个体化的影像评估策略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科学性。

在精准医疗层面,分子标志物诊断、基因检测等现代技术为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这些精准诊断手段直接决定着手术方式选择、放疗必要性判断以及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内分泌和免疫治疗)的制定,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张瑾教授总结道,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使得治疗环节的精准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治疗效果,决定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多学科协作:全病程管理的核心支撑体系

乳腺癌的复杂性和病程长期性决定了单一学科难以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全病程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密切配合,张瑾教授认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是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的核心支撑。

“针对乳腺癌的MDT至少包括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五个基础学科。”随着诊疗理念的不断发展,多学科协作范围已进一步拓展。“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合并症管理、心理支持、生育保护等,”张瑾教授补充道,“这要求我们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形成更全面的多学科协作网络。”这种扩展型的多学科模式更好地满足了患者在疾病全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天肿特色:数十年深耕构建的专业化诊疗体系

建立系统化的全病程管理模式需要长期的学科积累和体系化建设。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乳腺癌全病程管理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张瑾教授回顾了医院的发展历程:“我院从1972年成立全国首个乳腺单病种科室开始,逐步建立了专业的乳腺内科、病理科、影像科和放疗团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诊疗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在各个环节都设立了独立的一级科室和专业团队。“从1985年成立乳腺病理科,到2010年设立专门的乳房重建科室,再到独立的乳腺康复科,我们为患者提供了专业化的全程服务。”这种专科细化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各环节的诊疗质量。

在预防与筛查方面,天肿团队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从‘八五’计划开始,我们就开展了系统的筛查工作,针对社区人群、高危群体制定了明确的筛查方案,为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延续数十年的工作体现了医院在乳腺癌防治领域的持续投入和系统布局。

基于全病程管理模式的系统推进,天肿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成效。“我院接诊的患者中,55%至60%来自全国各地,”张瑾教授介绍,“我们的乳腺癌治愈率不仅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验证了全病程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展望未来,张瑾教授表示团队将继续深耕全病程管理各环节,推动诊疗服务的持续优化。“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更个体化的诊疗服务,为中国女性乳腺健康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全病程管理理念正在深刻改变乳腺癌的诊疗模式。从预防到康复,从技术创新到服务整合,这种全程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代表了现代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也为提升肿瘤防治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专家简介


张瑾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科主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四届国之名医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乳腺癌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外科治疗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家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








fa816d7629223a94412b4622cf579104.jpgfa816d7629223a94412b4622cf579104.jpg

10月27-31日

5db34748126d57bff1c8e4842ee637d7.gif

请持续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及壹生APP活动专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