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黄勇华
2013年Lancet发表的一篇综述对衰弱进行了明确的限定,衰弱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患者经历较小的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事件发生。
目前,大多数对衰弱的定义都优先考虑身体维度,但其他因素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学者根据衰弱的主要影响领域,衍生出了一系列虚弱的亚型,包括身体衰弱、认知衰弱、社交衰弱、心理衰弱以及口腔衰弱。其中认知衰弱是10余年来讨论的热点。
认知衰弱的定义
2013年,国际营养与衰老协会和国际老年与老年病协会成立共识小组,首次明确地将认知衰弱定义为衰弱的临床亚型。其主要两个主要诊断依据:1.同时存在身体衰弱以及认知功能损害;2.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2022年,Sugimoto等人提出了两种认知衰弱的亚临床状态,包括可逆性认知衰弱和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其中可逆性认知衰弱表现为身体衰弱伴随主观认知功能下降,而潜在的可逆认知衰弱则是临床前身体衰弱伴随轻度认知功能减退。
认知衰弱的机制
近年来一项研究指出,认知衰弱在各个年龄段的人口中维持着相对一致的发病率,与衰老的直接关系并不明显,因此可能有多重机制参与其中。国内的一项研究针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衰弱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丙二醛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衰弱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CSVD与衰弱及认知衰弱
近年来随着对CSVD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衰弱,尤其是认知衰弱与CSVD存在密切关联,为更好地理解疾病,不少研究开始探寻两者的相互关联。
我们团队近年来也对CSVD患者与认知衰弱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老年CSVD患者中认知衰弱的发生率为23.08%,随着CSVD负荷加重,患者肌力减退、疲乏、步速降低程度逐渐增加。研究还指出我国老年CSVD患者有着独特的表型,较少存在身体残疾或营养不足,但长期缺乏锻炼导致虚弱、疲惫和行走迟缓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我们还在研究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双重任务行走,结果发现双重任务速度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认知衰弱患者再额外添加认知任务后对步态的控制显著变差。因此双重任务速度可能作为早期评估认知衰弱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我们及早干预延缓认知衰弱患者向痴呆及残疾的方向进展。
认知衰弱的干预
尽管有关认知衰弱的研究日趋增多,但大多数主要针对认知衰弱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相互关联,规范化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达成共识,及时有效的干预有助于减少认知衰弱发生率和预防疾病进展。
近年来随着新型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不少学者尝试通过这些技术改善严重认知衰弱患者的预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的手段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菌、抗氧化、再生与旁分泌、改善线粒体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机制改善认知衰弱患者的预后。少数研究针对因其他疾病需要干细胞移植的认知衰弱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认知衰弱的程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炎症、氧化应激过程、内分泌改变、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个系统同时参与了认知衰弱的发生发展。臭氧可以针对认知衰弱发生的大部分机制予以干预,从而显著改善认知衰弱患者预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另外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和环二磷酸腺苷核糖合成酶,升高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水平,激活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它可以从机体代谢、细胞改变、炎症因子等多个方面干预认知衰弱的进展,因此具有多个治疗靶点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认知衰弱的潜在候选药物。
展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CSVD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致残率,减少社会经济负担是当今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近年来多项研究均表明CSVD与认知衰弱的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CSVD患者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目前,针对认知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突破,将有助于加深对CSVD患者认知衰弱的理解。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黄勇华
来源:天坛会
比较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最大最新证据
神经领域6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脑卒中预防,阿司匹林您用对了吗?
神经领域5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