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云集,畅想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2020 CSCO“拓”领未来· 消化道肿瘤卫星会报道

2020-09-29作者:王国平主编账号资讯
肿瘤

2020年9月22日,“君实生物-消化道肿瘤卫星会”在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学术周成功召开。会议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焦顺昌教授和张国庆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等消化道肿瘤领域临床专家分享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免疫治疗最新进展。


樊嘉院士
徐瑞华教授


周俭教授
焦顺昌教授


王峰教授
张国庆教授



主席致辞:癌症防控任重而道远

会议主席樊嘉院士、徐瑞华教授分别致辞。樊嘉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癌症防控是世界性难题,而消化道肿瘤更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癌症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多学科临床医生通力合作与整个医疗行业共同探索。徐瑞华教授谈到,君实作为国内创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近年来在创新药物研发的临床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在黑色素瘤、鼻咽癌、消化道肿瘤等不同瘤种取得了突破进展。


食管癌篇


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食管鳞癌的应用探讨

张国庆教授谈到,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多项研究提示,食管鳞癌一线标准治疗失败后,PD-1单药治疗较二线标准化疗延长总生存2-4个月,由此多个PD-1已经获批晚期鳞癌二线治疗的适应症,免疫治疗的地位已经确立。

不同PD-1单抗亦显现出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其中兼具双重机制抗肿瘤的特瑞普利单抗在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与安全性。目前多项特瑞普利单抗应用于食管癌的一线/辅助/新辅助研究正在开展,以CT5研究为例,该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性、多队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胃腺癌、食管鳞癌、鼻咽癌和头颈部鳞癌的Ib/II期研究。CT5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单药用于食管鳞癌二线治疗客观有效率(ORR)为18.6% ,疾病控制率(DCR)为47.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8个月,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1.2个月,大多数患者肿瘤病灶缩小,整体安全性耐受性好;CT5研究今年在ASCO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标准化疗用于食管鳞癌一线ORR 66.7%,DCR 91.7%,DOR 6.8%,CT5研究提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对食管鳞癌疗效更好。

此外,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食管鳞癌的新辅助治疗也取得进展。焦顺昌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入选本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电子壁报,研究探索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替吉奥新辅助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截至2020年4月24日共入组24例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其中18例已接受手术切除,病理学评估显示,9例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3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肿瘤病理退缩≥50%,83.3%患者降期。另外,新辅助治疗后12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所有患者至数据截止日仍存活。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无治疗中断或剂量调整。所有手术患者均为R0切除。该研究提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一种颇有前景的方案。

讨论环节

河南省肿瘤医院刘莺教授谈到,综合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来看,特瑞普利单抗在一线、新辅助等治疗中均有不错疗效,单药或联合治疗均有更好获益,还强调未来需通过筛选优势人群来达到免疫精准治疗。天津市肿瘤医院唐鹏教授同样也提到特瑞普利单抗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优势及手术安全性未受到影响,并肯定了特瑞普利单抗在食管癌术前治疗的应用前景。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向帜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谈到了特瑞普利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并建议未来应继续探索免疫抑制剂的预后预测指标。


胃癌篇


中国人群胃癌免疫治疗的探索

王峰教授谈到,胃癌不同阶段的免疫治疗研究在一、二、三线、辅助、新辅助治疗中均已分别开展。基于循证证据,2020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20 CSCO胃癌指南等均对PD-1单抗在胃癌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了推荐。其中,CT5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肿瘤杂志《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并入选2019年胃癌值得关注的研究之一。

CT5研究评估了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胃腺癌的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单药组研究结果显示ORR达12.1%、DCR 39.7%、中位缓解时间(TTR)1.8个月、中位DOR 9.4个月;联合治疗组ORR可达66.7%,DCR 88.9%,无进展生存期(PFS)5.8个月。该研究提示,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胃癌患者的挽救治疗中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CT5研究一线治疗数据后续更新提示,高肿瘤突变负荷(TMB)状态有望成为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总生存期(OS)获益预测指标。此外,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在开展,期待积累更多临床证据推动特瑞普利单抗获批胃癌适应症。

讨论环节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谈到免疫治疗在胃癌领域的重要性及分子标记物、临床病理因素与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并建议可通过分子标记物综合分析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教授提议未来通过多中心共同协作开展临床研究,从而累积国产药物的循证依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谈到通过生物标志物可富集免疫治疗获益人群,在有效率超过标准治疗时将改变目前治疗模式。


肝癌篇


肝内胆管癌的免疫治疗探索

周俭教授谈到,综合既往指南/文献推荐,化疗仍是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唯一选择。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胆道肿瘤中取得了一定成果,2019年CSCO胆道系统肿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及NCCN指南均已推荐PD-1抑制剂。

胆道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现状是,单药有效率低,联合化疗可起到1+1>2的作用。以ESMO2020研究为例,该研究是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和GEMOX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II期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ORR 80.0%,DCR 93.3%,安全性可控。结合既往研究证据来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化疗可望在肝内胆管癌围手术期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未来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并探索敏感预测指标。

讨论环节

哈佛大学医学院王济平教授谈到了胆管癌的难治性,对ESMO 2020研究结果给予了肯定,也提到应尝试将联合治疗方案的战线前移至不可手术切除状态之前。针对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治疗,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相成教授提倡以系统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化疗等联合治疗方案未来值得更多期待,将惠及更多患者。


小结

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本次消化道肿瘤卫星会落幕。樊嘉院士总结到,本次会议围绕中国特色的食管鳞癌、胃癌和胆道肿瘤的免疫治疗应用与探索展开了分享,相信在中国消化道肿瘤临床医生和中国研发者的群策群力之下,中国消化道肿瘤治疗将更上一个新台阶。最后,徐瑞华教授对消化道肿瘤领域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特瑞普利单抗的创新性成果给予了肯定。让我们共同期待特瑞普利单抗消在化道肿瘤相关适应症的早日获批!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