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每日新闻】访CSCO副理事长殷咏梅教授——破界·赋能·主动,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

2025-09-12作者:论坛报雨彤资讯
原创

画板 2.png


《CSCO每日新闻》版面概览


T7TK07C912 - 转曲_Print_01.jpg


《CSCO每日新闻》具体内容


破界共融:构建肿瘤诊疗新生态


本次患者教育专场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为主题,贯穿“破界·共融·共生”的理念,希望打破传统医患边界、打破数据应用边界、打破治疗场景边界。当医患、技术、生态三个共同体真正共融,肿瘤诊疗就不再是医院里的“孤岛”,而成为患者每天可感、可用、可反馈的“新生态”,真正实现全病程管理闭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


伴随肿瘤慢病化进程,我们聚焦的不仅是生存,更是患者生命的质量与尊严,在本次会议上,《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诊疗白皮书》,聚焦乳腺癌患者如何以更好的姿态回归社会拥抱自在生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患者版》将同步发布,用患者语言把循证医学“翻译”成可执行的生活方案,让“听得懂”成为患者教育和全程管理的起点。此外,《肿瘤患者连续性服务共识》也将启动,让全程管理真正融入到患者的生活中,避免“出院即失联”,让肿瘤诊疗真正围着患者转,而不是让患者围着医院转。并且,专场也特别邀请到国内善用相关工具和平台的资深专家和同道们,分享新型的患者管理方法和经验,一起将“以患者为中心”从口号变成可复制的中国实践。


赋能与规制:人工智能驱动肿瘤诊疗变革


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中的角色日益凸显,也代表着医学发展的方向。目前,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基因测序解读、治疗方案推荐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高效地整合海量数据,提前捕捉微小病灶,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显著提升了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这无疑是巨大的机遇。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医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首要问题,患者信息一旦泄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算法局限性也值得关注,若训练数据存在偏差,可能导致诊断误差,陷入“AI幻觉”中,造成严重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应始终处于辅助地位,不能替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综合判断。技术的应用必须建立在规范管理和严格伦理标准之上,要在创新与规范间找到平衡点,让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信地服务于临床,赋能肿瘤诊疗,更好地成为肿瘤医生的“全能搭档”。


主动健康:全周期教育的新使命


患者教育是临床诊疗的“灵魂延伸”,绝非“次要环节”,是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而言,高质量的患者教育能够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其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临床工作者,患者教育需贯穿诊疗全周期、全流程、全方面。诊断初期,临床医生需通过通俗解读,建立诊疗共识,为后续的患者管理奠定信任基础;治疗阶段,需要围绕方案要点进行沟通教育,减少患者及家属因认知偏差导致治疗偏差;康复随访阶段,应将患者教育延伸至饮食、运动、心理调节,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对于医疗机构管理者,患者教育意义深远,应促进医患信息对称,将“单向告知”转为“双向协同决策”,减少医疗纠纷、强化信任;提升诊疗效率,减少因患者认知不足导致的重复咨询与无效复诊,切实地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建立多学科协作的教育体系,避免单一学科教育的局限性,让患者获得全方位、连贯的诊疗和健康指导,让患者教育真正成为连接诊疗与健康预后的重要“纽带”,真正实现医患共赢。


江苏省人民医院 殷咏梅 供稿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整理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