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哪些抗肿瘤药物可能会影响眼睛?

2025-09-14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细胞而导致副作用。其中,眼部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传统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还是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均可能对眼睛的不同结构造成损害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眼部问题。


那么,哪些抗肿瘤药物可能会影响眼睛,具体表现是什么,有没有可行的预防处理办法,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


可能会引起眼毒性的

抗肿瘤药物及其发生机制


1.化疗药物(发生率10%-30%):氟尿嘧啶(5-FU)、铂类(卡铂/顺铂)、甲氨蝶呤(MTX)、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等。


发生机制:直接对眼部组织产生损害,或者其代谢物释放到眼泪中,进而损害眼部组织。


2.靶向药物(发生率5%-15%):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HER2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MEK抑制剂(如曲美替尼)。


发生机制:眼部存在一些抗肿瘤药物的靶点,如眼周和眼周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作用于这些靶点可能影响眼部功能。


3.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发生率1%-3%):如帕博利珠单抗等。


发生机制:眼睛是免疫豁免器官,但某些药物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攻击眼部正常细胞,引发损伤。


4.抗体偶联药物(ADC)(发生率10%-30%):如HER2-ADC(T-DM1)。


发生机制:游离的细胞毒素(如MMAE)通过泪液或血液循环损伤眼表及视网膜,HER2、Nectin-4等在角膜/结膜表达,ADC结合后引发炎症。



眼毒性的一般症状


01
眼前节毒性:


眼干燥症:眼疲劳、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像蒙了一层雾)


角膜炎:疼痛、畏光、视力下降、流泪不止


结膜炎:充血发红、眼部有分泌物、瘙痒


葡萄膜炎:疼痛、畏光、眼红、“飞蚊症”(眼前有蚊子样的黑影)、视力下降


02
眼后节毒性:


视网膜出血:“飞蚊症”、视野缺损(眼前像被帘子挡住一部分)、视力下降


黄斑水肿:中心视力扭曲(看东西变形)、中心暗点(视野正中有暗影,四周可看清)、颜色变淡(像是褪色)


03
视神经毒性:


缺血性或炎症性视神经病变:无痛性视力骤降、视野缺损、色觉异常(无法正确分辨颜色)、眼球转动痛。


04
其他:


眼肌麻痹:复视(看东西重影)、眼球转动受限、眼皮下垂;


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如需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可能会导致白内障:视力模糊、炫光(晚上看东西有光晕)。


眼毒性的预防


基线评估:在入组临床试验开始抗肿瘤治疗前,根据药物前期眼毒性评估结果,部分临床试验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眼底检查、角膜状态评估等,建立眼部状况基线,以便及时发现试验药物的眼毒性。


关注高危人群:筛选入组时,患者需如实告知研究医生自己是否患有/曾患有眼部相关疾病或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发生眼部损伤的风险。


药物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眼部症状(突然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睛疼痛、闪光感等)时需及时就诊;靶向治疗患者每2-3个月需进行眼底复查。


不同症状的处理策略


(注:无论是常规诊疗还是临床试验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眼部问题时需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以下一般处理策略仅供参考。另外,根据临床试验药物机制、项目方案有所不同,处理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


眼睛轻度不适(如轻微干涩):可以继续使用研究药物,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或冷敷缓解不适。


中度问题(如持续眼红、视物模糊):可能需要调整治疗药物剂量,并进行局部滴眼对症治疗。眼干燥症可以采用人工泪液滴眼;角膜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氟米龙滴眼液)滴眼;葡萄膜炎使用散瞳药(如阿托品)+局部/全身糖皮质激素。


严重问题(如剧烈疼痛、视力骤降):需要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眼科治疗,严重病例需眼科会诊(如视神经炎、视网膜动脉阻塞)。


患者教育


需对有可能发生眼毒性的肿瘤患者做好用药教育和科普工作,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习惯和用眼卫生,以及对轻微眼部不适的缓解方法。


预防干眼:可使用人工泪液;不要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


避光措施:部分药物可能增加光敏性,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用眼卫生:不要揉眼睛,暂时不佩戴隐形眼镜。


谨遵医嘱:患者在发生眼部副作用就医后,需遵循研究医生给予的治疗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置,不可擅自用药或者因眼毒性停用试验药物。


守护患者的心灵之窗


抗肿瘤药物的眼部副作用虽然常见,但通过规范的基线评估、动态监测和及时处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不可逆的视力损伤。因此,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和眼部状况,如出现视物模糊、眼痛、畏光等症状,需立即告知研究医生。


对申办方而言,在药物早期研发阶段,应加强对试验药物眼毒性的系统性评估,为后续临床试验阶段提供充分参考和佐证;对于研究者而言,关注患者用药,优化治疗方案,减轻试验药物眼毒性带来的损伤。


未来,相信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有望进一步降低抗肿瘤药物的眼毒性风险,让患者在抗击癌症的同时,也能拥有清晰的视野。


来源:NCCGCP1962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