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因“颤”废食,如何拯救?

2019-08-05作者:论坛报木易经验
心律失常

作者: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  谷云飞

患者女性,55岁,以“间断心悸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月前出现进食后心悸不适,持续5-10秒钟自行缓解,未治疗,症状反复发作,均于吞咽食物时出现,后就诊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房颤,遂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及家族史。
其院外动态心电图提示: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最高心率时为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房颤,全天共发生349次室上速,持续时间最长为10秒钟,患者每次吞咽食物出现心慌时均可见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1,图2)。完善心脏彩超及上消化道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1.webp.jpg

图1 患者院外动态心电图

2.webp.jpg图2 患者发作心动过速时心电图

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入院后患者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进食,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前行食道超声检查时,当食道探头刺激食管时,患者心电监护同样看见短阵房速发作。消融术中常规给予双肺静脉隔离,给予刺激及诱发未见心律失常,结束手术。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在进食时未再出现心动过速发作(见图3)。随访至今已27个月,未再发作类似症状。

3.webp.jpg

图3 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

【病例讨论】吞咽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由Sakai在1926年首次报道。目前报道不足百例,其中房速多见,房颤较少,小样本研究提示总发生率约为0.6%。目前,对SIAT的研究多局限于病例报道,缺乏大样本研究,其发生机制及相关部位存在争议。根据现有病例报道,其起源可在上腔静脉、肺静脉以及心房等部位,发病机制可能与机械刺激、迷走或交感神经激动相关。由于吞咽性房速发生相对较多,三维标测可以确定其起源部位。目前的病例报告中房速起源部位多样。某些病例起源于右肺静脉,某些病例起源于左右心房之间的心外膜,而有些病例则起源于上腔静脉,还有一些起源于左房内部。由于起源部位不同,推测食管局部机械刺激诱发可能性较小,可能源于神经反射介导。

早在1989年时ShirayamaT等报告的病例中,1例患者咳嗽或吞咽诱发的房速(右房起源),阿托品抑制有效,考虑与迷走神经相关,1例吞咽诱发房速,阿托品加重,普萘洛尔抑制有效,考虑与交感神经相关,1例单独应用阿托品或普萘洛尔对吞咽诱发房速无效,同时应用完全阻断交感迷走神经后可抑制心律失常发生,因此作者推断不同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诱发机制。Tandeter H等的病例中,49岁患者吞咽固体食物心悸,记录到房速,2周阿替洛尔治疗改善,次年(春季)再发不适,发现可能与吸入舒喘灵相关,停用舒喘灵后随访未再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其推测该患者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激活有关。Higuchi等报道的吞咽诱发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时高频成分(提示副交感神经活性)升高,低频成分(提示交感神经活性) / 高频成分下降,而在射频消融后再次吞咽时其高频成分明显降低,提示吞咽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增强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可以推测SIAT的发生可能具有个体差异,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失衡表现在不同患者中可能存在不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