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下肢出现这5个症状,可能是血糖超标!

2025-08-09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血糖已经超标而不自知。



医生说,腿脚就像人体自带的“血糖仪”,这个部位出现变化,可能是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为什么说下肢是人体“血糖仪”?血糖异常它有哪些信号?



Originoo_87032_631489400_l.jpg





为什么血糖高,腿脚容易释放信号?





血糖超标时,运输糖的“血管”往往最先受到损伤,其中,小血管受损导致的症状通常先于大血管出现。在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攻击下,小血管的管壁内层被破坏,糖蛋白沉积在里面,让血管壁的厚度远远高于普通人。



而腿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会差一些,当高血糖导致血管管腔变小、病变较重时,缺血症状就会较明显,因此,腿脚容易释放信号。



image.png

另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足部溃烂坏死”是常见致残原因,也是花费较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除了双足血液循环差外,足部承重大、易滋生微生物,鞋子不合适造成摩擦,都会增加烂脚风险。



注意这5个症状可能提示血糖失控

长期高血糖,如同“把内脏泡在了糖水里”。当腿脚出现以下迹象时,记得查查血糖水平。



01
伤口不易愈合



伤口愈合需要伤口附近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出新的细胞,同时也要求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发挥功效,防止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而高血糖会破坏机体原本“舒适”的大环境,甚至引发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使伤口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自我修复能力,因而变得难以愈合。



血糖失控时,还可能出现无痛性水泡。这种水泡好发于双腿及足部,外壁薄,含有浆液,一般2~6周内会自行消退,注意不能抓挠。

图片



02
瘙痒



血糖过高会导致血管内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损害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皮肤瘙痒等。这种瘙痒主要发生在手脚等部位,有“蚁走感”,感觉像蚂蚁在皮肤上面爬一样,到了夜间往往会更加明显。少部分患者出现痛觉过敏或下降等。



03
腿脚麻木



长期高血糖会对血管内壁产生不良刺激,导致“僵硬”的情况,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引起腿脚麻木。有些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还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同样导致下肢麻木,且随着神经病变时间的推移,症状也会越来越重。



04
出现“糖斑”



也叫“胫前糖斑”,多见于男性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腿前侧的一些不规则的褐色斑,不痛不痒。主要是由于持续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以及毛细血管高压和蛋白质代谢不畅等,使得皮肤血流量不足、营养不良,一旦有外伤刺激双下肢胫前,就会出现皮肤红斑、水疱、糜烂等症状。



图片



05
皮肤皴裂



长期高血糖的人,身体的渗透压也会更高一些。皮肤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组织中的水分会慢慢向血液转移。其中部分体液会从皮肤中流失,引起皮肤脱水和干燥等。另外,血糖过高也会刺激微循环调节机制,使得皮肤自身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干燥或皲裂。





控糖关键词:“降”“稳”



控制血糖,不仅要“降”低血糖水平,还要注意保持血糖的“稳”定

因为血糖波动大,会导致并发症加速出现,包括心梗、脑梗等大血管病变,以及眼底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小血管病变。

一个简单的评测方法是:用一天内测得的最高血糖值减去最低血糖值,差值大于4.4毫摩尔/升,就说明今天的血糖波动过大(扩展阅读:不止查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评估,推荐这2种方式→)



当然,血糖也不是越低越好,成年2型糖友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就能大大降低危害。



控糖重在坚持,以下方法有助降低并稳住血糖水平。



主食增加粗粮

将部分精制米面换成粗粮,有助延缓餐后血糖升高,比如薯类、玉米、山药、糙米等。



Originoo_87032_268855_l (1).jpg



吃“硬”不吃“软”

食物越精细、越软烂,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稳定血糖。



放慢吃饭速度

吃饭细嚼慢咽,一餐饭吃30分钟以上,有利于增加饱腹感,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过大。



调整吃饭顺序

我国《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到:糖尿病患者要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



健康吃水果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

  • 血糖生成指数(GI):GI越高,血糖升高越快,消化吸收越快,饿得越快。

  • 血糖负荷(GL):GL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糖尿病人。常见的高GI/GL水果有鲜枣、荔枝、葡萄,相比来说,苹果、桃等水果升糖较慢。



烹调方式简单一点

比如,土豆做成泥,就比单纯煮土豆的升糖指数高;白米粥煮开花后,就比不煮开花时更易升高血糖。



将运动培养成一种习惯

运动不仅能降血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推荐有氧和抗阻运动联合进行。规律步行锻炼不仅可以改善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促进小腿侧支循环形成,还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足部皮肤完整的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推荐步行或平板运动,每次30~45 min,每周至少3次,至少坚持6个月。运动中出现间歇性跛行即可短暂休息。



一旦发生足部皮肤破溃、足溃疡,应避免患足负重,甚至减压治疗。这时,需要进行非负重的下肢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避免下肢肌肉萎缩。











其他干预措施



  • 戒烟

吸烟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所有吸烟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应尽早戒烟,且需要避免被动吸烟。

  • 降血脂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风险人群,合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LDL-C应控制到1.8 mmol/L以下。

  • 降压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30/80 mmHg;超过65岁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大于80岁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50/90 mmHg。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人民网科普、生命时报、科普中国、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