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姜睿璇 吕肖玉 曹振汤 朱翠婷 鞠奕 赵性泉
头晕和眩晕是神经科门诊和急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占5%~10%,急诊就诊患者中占3.5%~4.4%。在急性头晕诊断过程中,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常见病因为前庭周围性疾病,另一方面要以优先检出中枢性病因所致的恶性眩晕为首要原则。
急诊头晕和眩晕患者最严重的误诊之一是忽略后循环梗死。近20%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后循环,约1%~4%的后循环梗死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因其症状易被忽视而误诊。本研究纳入急诊室以急性头晕或眩晕为主诉的患者,比较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头晕/眩晕的临床特点差异,以更有效地区别急性头晕/眩晕的前庭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
前瞻性连续入组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以急性头晕或眩晕为主诉的成人患者,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眼震、步态不稳等症状,发病≤48 h,排除有明确的新发局灶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体征。
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检查结果将头晕或眩晕病因分为前庭中枢性(central vestibular system,CVS)疾病和前庭周围性(peripheral vestibular system,PVS)疾病两组。
【CVS和PVS的鉴别见文末表1】
分析结果
最终660例患者被纳入统计分析,平均年龄为58.4±12.8岁,男性397例(60.2%),CVS组422例(63.9%)。
1. 基线资料
按照每10岁分组年龄段后分析发现,60~69岁患者人数最多,其次为50~59岁(图1)。抽取整年的数据分析不同季节就诊人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显示春季发病人数最多(205例,31.1%),其次为冬季(26.5%)、秋季(23.9%),夏季(18.5%)发病人数最少。患者的头晕性质中最常见单一描述为眩晕(55.3%),其次为头晕(21.1%)、姿势性症状(2.1%)和前庭视觉症状(0.6%)。在合并症状方面,多数(76.5%)合并有恶心呕吐,15.8%合并有听力症状,18.9%有头痛/畏光,3.9%有眼部症状,1.7%有颈部症状,0.9%病程中出现过意识丧失。23.8%的患者有诱发因素,多数为头位置变化。
2. CVS和PVS组临床特点比较
CVS组患者男性、吸烟和饮酒比例高于PVS组,既往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史发生率高于PVS组;PVS组年龄和既往有内耳疾病的比例高于CVS组。在伴随症状方面,CVS组更常见头痛/畏光或视觉先兆,而PVS组常伴随眼部症状和听力症状,发病前有诱发因素的比例更高。
3. 病因方面
CVS组最终诊断后循环梗死256例(60.7%),脑出血87例(20.6%),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8.1%),前庭性偏头痛13例(3.1%),TIA 13例(3.1%),海绵状血管瘤9例(2.1%),肿瘤8例(1.9%),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例(0.2%)和多发性硬化1例(0.2%)。PVS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1例(50.8%),梅尼埃病38例(16.0%),前庭神经炎14例(5.9%),突发性耳聋伴眩晕3例(1.3%),不确定病因62例(26.1%,排除中枢性病因)。
分析讨论
1. 病因、年龄和性别分析
国外一项针对1993-2005年的急诊调查显示,因头晕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共计3360万例,平均每年260万例,占同期急诊就诊人数的3.3%,其中最常见的为前庭周围性疾病(23.9%)。本研究发现急诊就诊的头晕和眩晕患者中,前庭中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63.9%),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专科急诊就诊,故在病因方面向中枢性疾病方向偏移,不能代表全部急性头晕和眩晕患者的特点。在急性头晕或眩晕症状的研究中,未经选择的头晕患者比以专科门诊为基础的高选择性头晕患者更具现实意义,未来需要联合其他科室开展相关研究。
既往研究显示头晕/眩晕的患病率和复发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患者发生眩晕的风险为青年人群的3倍。本研究也显示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的患病高峰年龄在中老年人群。本研究中,PVS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CVS中男性更多见,与脑血管病中男性比例更高相一致。
2. 临床症状分析
本研究中,急诊患者描述的头晕性质中最常见的是单一描述为眩晕,占55.3%,其次为头晕,占21.1%,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较少见。我国一项针对6333例10岁以上的人群的调查研究显示,眩晕或不平衡感患病率为4.1%,其中出现眩晕的患者占3.3%,而单纯表现为平衡障碍为0.8%。
为了统一规范,2015年公布的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提出了前庭疾病分类的诊断框架和流程,但目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仍欠规范。
3. 病因分析
Strupp等在2008年系统分析了7205例患者引起眩晕的疾病分类,认为最常见的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8.6%),其次为体位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我国报道的眩晕疾病谱与国外人群不完全相同。
一项系统性分析总结了国内1988-2005年发表的有关眩晕病因分析和(或)治疗的文献(共621篇),分析了8143例眩晕患者,结果表明引起眩晕的病因达25种之多,最常见的为后循环梗死(29.94%),其次为梅尼埃病(20.49%)、颈性眩晕(13.84%)、高血压(11.47%)、脑动脉硬化(7.36%)、高脂血症(5.72%)等。一项国内研究纳入了1000例门诊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病因分析显示,其中44.7%为精神因素诱发眩晕,28.8%为后循环梗死,10.8%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他原因占4.6%。
另一项国内单中心研究对20年内就诊的2169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分析显示,前庭周围性疾病为33.8%,前庭中枢性疾病为17.2%,未分类性眩晕为26.8%,最常见的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前庭神经炎等。
一项基于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的研究纳入了5348例首次就诊的眩晕或头晕患者,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多,为35.56%,其次为慢性主观性头晕、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等,后循环梗死仅占1.07%。
4. 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分析
不同研究对头晕/眩晕病因诊断的结果差异较大,分析主要与研究人群就诊科室有关,如国内多数眩晕门诊隶属神经内科,相关的报道多来自神经科医师可能导致发表偏倚;另外,不同研究对研究人群的选择、地域、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头晕/眩晕的定义等均存在差异,也是造成结果不同的可能原因。
既往关于头晕/眩晕的研究多在门诊进行,针对急诊患者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结果为急诊就诊的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本研究仅针对在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且为单中心研究,国内医院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神经内科急诊,因此急诊就诊的头晕/眩晕患者的疾病谱可能与本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针对我国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和疾病特点的分析尚需要更多中心、涵盖多个学科的联合研究,特别是大的临床研究数据库的支持。
表1 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临床特征 | 周围性眩晕 | 中枢性眩晕 |
常见疾病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美尼尔病、迷路炎、中耳炎、乳突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前庭性偏头痛、小脑肿瘤、脑干(脑桥和延髓)病变、听神经瘤、第四脑室肿瘤、颞叶肿瘤、颞叶癫痫等 |
病变部位 | 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 | 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大脑皮质 |
眩晕程度及持续时间 | 发作性、症状重、持续时间短 | 症状轻、持续时间长 |
眩晕类型 | 突发性旋转 | 旋转性或非旋转性 |
眼球震颤 | 幅度小、多水平或水平加旋转、眼震快相向健侧或慢相向病灶侧 | 幅度大、形式多变、眼震方向不一致 |
平衡障碍 | 较重,倾倒方向与眼震颤慢相一致,与头位有关 | 较轻,倾倒方向不定,与头位无一定关系 |
前庭功能 试验 | 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 反应正常 |
听觉损伤 | 伴耳鸣、听力减退 | 不明显 |
神经系统 体征 | 无 | 常见 |
自主神经 症状 | 重,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 | 很少有或不明显 |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2021,16(9):909-914
最新指南 | 2022 AAN实践指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预防
Neurology:中年时期进行中到剧烈运动有益于晚年的脑血管健康
【PDF下载】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临床评估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