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用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
发表期刊:《美国胸科学会年鉴》[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F(2022):8.3]
通讯作者:侯刚
第一作者:邓明明、叶贤伟、马江伟、夏旸、张勤
主要作者单位:中日医院
胸腔积液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诊断具有挑战性。2023年9月我院侯刚教授团队领衔在《美国胸科学会年鉴》发表研究评估了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胸膜活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胸膜积液病因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中日医院侯刚教授团队联合国内3家三甲教学医院共同参与完成了首个旨在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研究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于2023年9月的《美国胸科学会年鉴》杂志(IF:8.3)(Ann Am Thorac Soc. 2023 Sep;20(9):1242-1249.).
该研究设计严格,聚焦当前临床难点问题,即无恶性胸膜疾病典型特征(如胸膜增厚和结节的存在)的疑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如何选择超声引导活检的部位,其结果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研究历时两年,于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纳入了98名胸膜厚度≤5 mm且无胸膜结节的胸腔积液患者。评价了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及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
侯刚教授团队首先开发了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软件BUltrasonic Expansion 1.0,并制订了超声弹性胸膜活检标准化操流程。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的总体诊断率为92.9% (91/98),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8.7% (55/62),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为69.6%(16/23)。术后仅有一例患者出现剧烈胸痛;无气胸发生。总体而言,该项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是一项具有良好诊断率和灵敏度、安全的胸膜活检新技术。未来仍需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弹性超声引导胸膜活检技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
侯刚教授:
胸腔积液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明确胸腔积液病因对于制定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影像学技术引导胸膜活检简便易行,被指南推荐作为有胸膜增厚或胸膜结节的胸腔积液患者的一线活检技术。
传统的胸部超声有助于区分恶/良性胸腔积液,并根据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态学特征(如胸膜增厚和结节的存在)确定活检取样的正确位置。然而,并非每个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都具有这些典型特征。在不具有这些恶性胸膜疾病典型特征的情况下,传统超声引导胸膜活检往往基于操作者的经验选择活检部位,其诊断灵敏度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寻求提高超声技术对恶性病变的识别能力可能助力活检效能的提升,也当前的临床研究热点之一。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组织弹性进行无创评估,测定病灶的弹性值。前期研究证实该技术可用于检测许多实质脏器的恶性肿瘤。胸膜弹性值是一个独立于胸膜形态学特征的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指标,可能有助于恶性胸膜病变的识别。
在这项研究中,本团队仅初步验证了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需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其诊断效能,以及与传统超声引导活检技术相比是否具有优效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正在进行一项RCT研究的结果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也期待该技术能成为一种微创、高效且易于普及的胸膜活检技术。
侯刚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于中日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呼吸与危重症诊疗技术与器械)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副组长。
邓明明
医学博士、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介入呼吸病学的临床与转化研究。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课题三项。入选北京市科协“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叶贤伟
医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导,普渡大学访问学者;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内科教研室及规培基地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工作委员会常委。
马江伟
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组员。
夏旸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肺癌的免疫及靶向治疗、医学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的相关研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呼吸介入学组秘书,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临床科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青委副主委等职。
张勤
医学博士,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慢性气道疾病与胸膜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 SCI 收录文章7 篇。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呼吸与危重症诊疗技术与器械)、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依托单位。呼吸学科是内科学(呼吸系病)国家重点学科。介入呼吸病学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的指导下,以中青年医师为骨干,年轻医生、博士后和研究生为主力,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专注于介入呼吸病学的临床与转化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