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之前,Wolpert等报道3例不明原因的反复晕厥患者,心电图的共同特点是下壁或前壁导联出现"窄而高"的QRS波,并首次提出心电图窄而高的QRS波可能是患者猝死指标的假设。
1
窄而高QRS波的风险
既往研究发现,QRS波时限延长是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研究同样也证实,窄而高的QRS波对致死性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
Haissaguerrer等对206例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特发性室颤患者和412例健康对照者的研究发现,室颤患者组体表心电图存在早复极的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1倍,且随访中也证实室颤更常发生于早复极的患者。同时,部分有早期复极表现的病例确实存在QRS波变窄和R波电压增高。这些研究提示,窄而高的QRS波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2
窄而高QRS波的心电图特点
(1)QRS 时限短于正常;
(2)R波起始上升部分异常陡峭,电压异常升高("高QRS波"),下壁和左胸导联特别明显;
(3)相同导联非特异性的ST-T异常,在心率改变或运动时,ST段偏移方向和幅度均有变化。
3
窄而高QRS波的机制
窄而高QRS波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可能包括离子通道活动的改变、细胞间联系的增强或希浦系统分布的改变等。
其一,继发于细胞间连接加强或除极电位增强引起的加速传导现象,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因为超速传导可缩短折返的波长。这可能反映出钠通道的功能增强,从而容易导致触发活动。
其二,这可能与缝隙连接的传导速度加快或密度增大导致的细胞间联系改善等因素有关。复极的变化可能是传导速度或传导方向改变的直接反映,也可能是继发于压力(或)应力改变引起的心肌重塑。但在Wolpertt等的初步研究中,没有数据表明在QRS波时限缩短时有缝隙连接蛋白密度的增加。这些研究仍不能排除离子通道基因异常的可能,也不能排除基因或染色体交叉复合多个副本的可能。
其三,浦氏纤维数量增加或浦氏纤维穿越心室壁程度增加。人体正常心脏中,浦氏纤维穿越心室壁的厚度只有整个心室壁的1/3。犬模型也证实,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浦氏纤维可穿越左室中层心肌更深,从而导致跨壁传导时间缩短和QRS波时限变短。
4
窄而高QRS波的临床特点
(1)影像学检查证实不存在左右心室肥大;
(2)无器质性心脏病;
(3)心脏电生理检查正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无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现象;
(4)患者多为年轻人,常伴有反复晕厥病史或猝死。
5
窄而高QRS波的临床意义
目前尚无针对窄而高的QRS波临床意义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但相关研究和案例报道反映出,窄而高的QRS波群在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中可能有临床意义。对于临床上心电图出现"窄而高"QRS波的患者,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对此类患者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也可以提高其生存率。
来源:心在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