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1个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化疗后味觉障碍怎么办?”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味觉分为甜、酸、咸、苦、鲜5种,作为人类的五大感官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味觉改变是指味觉缺失、味觉迟钝、味觉过敏或味觉障碍,味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体重下降。肿瘤患者味觉障碍的发生率与癌症类型、病灶部位和治疗方案有关,据报道,70%~100%的放疗患者和69.9%的化疗患者会出现味觉障碍,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味觉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达75%~100%。
化疗药物会直接损伤味觉上皮或使人体的锌离子与巯基结合,从而导致人体缺锌而引起味觉异常。放疗则通过损伤味蕾、神经、唾液腺导致味觉受损。如果放疗损伤神经,味觉异常则可能是永久性的。
放疗患者的放疗剂量、照射部位对患者的味觉也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放疗剂量为30Gy时,鲜味开始受损;剂量为45~60Gy时,其他4种基础味觉下降明显。照射部位与颌面部或唾液腺越近的时候,对于味觉传导的影响越大,味觉受损也越重。
放疗对患者苦味和咸味感知的影响最重,对甜味的影响最轻;而化疗患者大多苦味、鲜味的感知受损。放疗和化疗引起的味觉异常均与时间显著相关。
放疗开始后4~5周,所有味觉均开始减退,5~6周症状最明显,11周后,症状开始好转。放疗结束4~5周后味觉开始恢复,6~12个月多数患者的味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的味觉异常会持续到治疗结束后1~2年。化疗结束后数月,大多数患者的味觉都可自行好转。
虽然味觉障碍不会直接影响或威胁生命,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食欲、营养及心理状况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影响,也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无形的压力。
放化疗后味觉发生变化的患者,可适当通过饮食调节来缓解症状。如味觉丧失可进食常温的食物,在新鲜蛋白质食物中适当添加调味品;对于甜味及酸味的敏感度减弱时,可尝试使用适量的糖或柠檬来增强甜味及酸味;对苦味的敏感度增加时,应避免吃本身就具有苦味的食物,如苦瓜,尽量使用鲜汁,利用芝麻或香橙等香料或醋来调味。进食食物感觉含有金属味时,建议添加一些柠檬汁或吃微酸的糖果来减缓症状,并且不要使用金属或不锈钢的餐具。尽量营造轻松、舒适的进餐气氛来促进食欲。
对于口腔卫生状况不佳者,应改善其口腔卫生环境。对口内存在局部刺激因素的患者,如因不良修复体、黏膜病导致的局部炎症,应当及时去除或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口腔湿润度较差的患者,吃饭前先漱口,可增加口腔的湿润度及减少口腔内异味,因口腔干燥会改变食物在口腔内的味道,建议可将食物蘸取肉汁、汤汁,或熬煮蔬菜或鸡肉浓汤,来增加食物的湿润度及营养密度,平时也可多补充水分。
锌补充剂治疗味觉障碍的研究很多,且耐受性良好,但需要注意,空腹服用会导致消化不良,应随餐服用;过量补充锌对免疫系统有负面影响,免疫力低下和锌含量水平正常的患者应谨慎服用。对于口干相关的味觉异常患者,人工唾液等药物可恢复其口内湿润度。药物治疗味觉障碍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味觉障碍会增加患者紧张、烦恼和痛苦情绪,患者还可能因为味觉障碍而导致食欲下降,对精神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充分重视,在尽量尊重其饮食习惯和偏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患者也应积极调整心态,多沟通、多倾诉,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