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粒缺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药物调整经验|血液病感染培训⑦

2023-09-13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无二维码banner.jpg

15天!重塑血液病感染诊疗思维

创刊40周年献礼!本季【“领航计划”跟着“国家队”学常见疾病诊疗】血液科专项,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冯四洲教授团队特别策划,针对血液病感染防治这一临床刚需话题,特别组织了15期培训。

专科大三甲的诊疗思路到底强在哪?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15天重塑血液病感染诊疗思维!



本期话题
粒缺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药物调整经验

本期作者:翟卫华


翟卫华老师.png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按危险分层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选择升阶梯策略或降阶梯策略,根据是否明确病原菌和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等综合判断,决定后续如何调整抗菌治疗。


01

明确病原菌的患者

如何调整抗感染药物?


临床上,在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后,如果出现病情加重(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根据所识别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窄谱抗生素治疗。检出细菌如属于耐药菌,应根据病原体及其MIC值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有条件的医院可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检测,一般推荐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耐药菌感染。


如果抗感染治疗有效,对于微生物学证实及临床证实的感染,治疗疗程取决于特定的微生物和感染部位,详见表1。


表1  粒缺伴发热患者微生物证实及临床证实的感染治疗疗程

(点击可查看大图)


02

未明确病原菌的患者

如何调整抗感染药物?


对于粒缺发热接受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72~96 h后,未能明确病原菌的患者,抗菌药物按升阶梯策略、降阶梯策略及病情变化进行调整,流程详见图1。



(点击可查看大图)

d7 翟卫华老师-图1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未明确病原菌的粒<span id=

图1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未明确病原菌的粒缺伴发热患者治疗调整流程


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若ANC≥0.5×109/L、稳定退热48 h,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若ANC持续<0.5×109/L,抗菌药物可用至退热7天后停药。


经验性治疗后退热72 h,血流动力学稳定,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消失,但ANC仍<0.5×109/L者,可考虑停止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但宜严密观察24~48 h,如果再出现发热尽早加用抗菌药物治疗。ANC仍<0.5×109/L者如果已停用经验性抗菌药物,可考虑加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治疗。


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参照相关指南和共识尽早开始抗真菌和抗其他病原菌的治疗。


Take home message

对于粒缺伴发热患者在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后,如果出现病情加重,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根据所识别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窄谱抗生素治疗,检出细菌如属于耐药菌,应根据病原体及其MIC值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推荐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耐药菌感染。


在抗感染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疗程取决于特定的微生物和感染部位。


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尽早开始抗真菌和抗其他病原菌的治疗。


参考文献:

image.png


对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感染药物调整,下面处理正确的包括(多选题):

A、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若ANC≥0.5×109/L、稳定退热48 h,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

B、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若ANC持续<0.5×109/L,抗菌药物可用至退热7天后停药。

C、经验性治疗后退热72 h,血流动力学稳定,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消失,但ANC仍<0.5×109/L者,不能停止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D、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参照相关指南和共识尽早开始抗真菌和抗其他病原菌的治疗。


下期精彩预告

下期预告.png

血液病患者肺感染的诊治经验


点击海报,进入专题↓↓↓

海报无二维码 压缩.jpg



精选话题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北大血研所经验

CML疾病危险度及其他预后评估因素

各种TKI药物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镰状细胞贫血的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更多推荐

铁剂应用的五问五答

中国之声|姜尔烈教授团队:对于早期达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不劣于异基因移植

一文掌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要点

应对TKI不良反应的12条实用策略

白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这例的诊断应该是……?

太全了!一文详解血小板减少

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前,需要搞清楚的3个核心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

TKI的减量与停药


订阅血液频道1-1.3.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