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8月26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团队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瞿介明、余山河、张静、诸江、李庆云、周敏、李亚男、赵婧雅、贾鑫明、林莹妮、邸彩霞、陈仕俊、麻锦敏
病原体与宿主互作的免疫学特征是调控炎症转归的关键。本项目首创性证实,单核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之一,过度活化为炎性单核细胞,从而导致免疫逃逸,炎症反应恶化,血浆蛋白斯钙素1(STC1)和p38及其通路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靶标。反之,通过“训练免疫”,使单核细胞形成免疫记忆,可促进免疫保护,炎症好转,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是促进单核细胞活化的关键基因。上述成果在《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打破了适应性免疫主导炎症反应的传统观念,证实单核细胞在免疫网络的更前端对炎症转归的关键调控作用。
全面、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是改善肺炎预后的关键。本项目首次提出融合常规微生物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学检测、病原宏基因组测序的标本平行送检理念,重症肺炎病原检出率较传统方法提高81.8%,病死率降低16.2%。此外,自主研发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快检技术,特定病原体检测时间缩短至45分钟至2.5小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0%以上。建立预测药敏的智能分析平台,实现对临床标本中致病菌药敏表型的快速判断,较传统方法用时缩减70%,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在最短时间内优化抗生素治疗方案。
将专病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全息库“二库融合”,建立全国最大的肺炎数据平台,形成规范的生物样本采集与检测SOP,平台规模及功能在国际范围同领域处领先水平。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了新分子标志物和新检测方案的临床验证。更重要的是,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重症肺炎预测模型,并围绕肺炎的各种类型细化多个预警模型,模型预测效能明显优于传统肺炎评分指标。建立肺炎预后及重症化的早期预警体系。
本项目的第一完成人瞿介明教授,任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肺部感染学组组长。他深耕肺部感染诊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三十余载,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58篇,累计影响因子1192分,总他引19273余次。共获与本项目相关的专利4项、软著2项,主编专著4部,牵头撰写指南及专家共识9部,作为中方主要代表连续2年参与撰写欧洲呼吸学会感染相关动态指南。本项目从临床需求出发,辐射至全国50余家医疗机构,相关创新研究成果有效提高我国肺炎诊治的整体水平。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