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脓毒症并发DIC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凝治疗、替代治疗及中药治疗等。
病因治疗
推荐脓毒症并发DIC患者病因(抗感染)治疗。
病因(抗感染)治疗是治疗DIC的基石。抗菌药物是治疗脓毒症并发DIC的首要措施。此外,需对感染部位尽快引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显示治疗脓毒症后,DIC情况也随之改善。此外,及时液体复苏、扩充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小剂量激素治疗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液体渗出,以及减少炎性因子释放等,亦是治疗脓毒症并发DIC的重要内容。
抗凝治疗
不推荐脓毒症并发DIC患者常规使用肝素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降低脓毒症并发DIC患者的病死率。然而Meta分析显示,肝素治疗脓毒症及脓毒症DIC患者的总体疗效尚未确定,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但也有可能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因此,本专家共识建议在无RCT证据之前,不推荐脓毒症并发DIC患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
替代治疗
因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减少而导致出血或极高的出血风险时(显性DIC),推荐进行替代治疗。
是否需要替代治疗取决于是否因某种血液成分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或极高的出血风险。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使用血液制品替代治疗。
① 对于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10×109/L而无明显出血征象,或者PLT<20×109/L而存在出血高风险,建议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对于活动性出血,PLT需要达到50×109/L。
② 在没有出血或侵入性操作计划时,不建议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伴有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1.5倍,或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1.5 g/L,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5~30 ml/kg可能有益。因液体负荷过多导致DIC患者出血时,可使用浓缩凝血因子,如浓缩凝血酶原复合物。DIC患者血浆FIB至少应维持在1.0~1.5 g/L。
中药治疗
推荐脓毒症并发DIC患者使用中药治疗。
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更需关注脓毒症并发DIC患者凝血及炎症失衡。目前尚无任何一种具有抗炎、抗菌与改善凝血功能的西药应用于临床。Meta分析显示,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抗炎等作用,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脓毒症并发DIC的诊治流程见下图。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 等. 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J]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 (07): 577-580.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7.07.00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