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同样做透析,为什么有人十几年仍神采奕奕、指标合格,有人只几年就出现高血压、甲旁亢、心衰等多个并发症?其中的差别,除医疗因素外,70%取决于患者的自我管理。医生们观察到,那些长期生存质量高的透析患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着一些关键习惯。
透析后不宜运动?事实恰恰相反。研究发现,在透析期间进行30分钟低强度核心强化运动,能显著降低透析后恢复时间,缓解透析后疲劳。不妨尝试一下这三种运动组合:
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脚踏车,每周三次,每次30~40分钟;
抗阻运动:增强肌力,预防肌肉萎缩;
柔韧性训练:如太极拳、气功,提高关节灵活性。
运动时遵循“Brog主观疲劳感评分表”,将强度维持在中低等范围,既保证安全又确保效果。运动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心肺功能、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吃”的正确与否是决定透析患者预后的关键。长寿透析者通常具备以下饮食智慧:
坚决拒绝加工食品:香肠、火腿、方便面等加工食品含磷添加剂吸收率高达90%,是天然食物磷吸收率(40%-60%)的两倍,极易导致高血磷。
“干食为主,稀食为辅”,选择馒头、烙饼而非粥、面条,减少水分摄入同时保证能量充足。
“吃蛋白弃蛋黄”,采用水煮肉方式,只吃肉不喝汤,合理控磷。
巧用烹饪降钾法,蔬菜切碎浸泡或焯水,可去除30%~50%的钾。
他们深谙一个原则:不过度限制蛋白质。《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限磷,而非盲目减少肉蛋奶等优质蛋白摄入。
水分管理是透析患者避免心血管并发症的重中之重。并发症少的人都严格遵循:
每天固定时间称体重:使用同一台秤,穿相似衣物,确保准确度;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例如60kg干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8~3kg内;
“干食”代替“稀食”:选择米饭、鸡鸭等低水分食物,避开粥、汤、西瓜等高水分食物;
缓解口渴可以口含冰块、小口喝水,每日饮水不超过前一天尿量+500ml。
这些习惯能有效预防容量超负荷导致的高血压、心衰,同时减少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
长寿透析者都是 “自我健康侦探”,养成系统监测的习惯:
每日早晚测血压:透析后低血压提示干体重可能设置过低;持续高血压则可能是干体重过高或需调整降压药;
记录食欲变化:持续食欲下降可能是干体重设置过高的信号;
观察身体信号:胸闷、咳嗽、无法平卧提示水分潴留;严重疲乏伴低血压则可能是干体重过低;
定期检查血管通路:每天至少4次握球运动,每次15分钟,保持内瘘通畅。
这些数据帮助医护人员精准调整治疗方案,更是患者调整干体重的关键依据。
心理状态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面对长期治疗,心态良好的肾病患者会:
培养兴趣爱好,养花草宠物、散步、交友,充实生活;
建立社会支持,主动与家人沟通,避免压抑情绪;
做令自己快乐的事,提高神经兴奋度,增加自我价值感。
这些习惯有效打破“透析-疲劳-抑郁-更疲劳”的恶性循环。研究证实,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和质量,从根源上缓解不适感。
最后,并发症少的透析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把小异常拖成大问题。他们特别注意:
血管通路保护:通路侧手臂不提重物、不当枕头;
预防便秘:规律运动+定时排便,避免便秘引发高钾血症;
识别危急信号:血压异常、呼吸困难、血管通路阻塞等立即就医;
规范用药:不擅自增减药物,透析当天谨慎使用降压药。
来源:学透肾净研习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