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骨密度(BMD):指单位骨组织内骨矿物质的含量;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骨代谢和骨量变化可通过BMD反映。
骨的生长发育分为生长期(出生开始→20岁)、稳定期( 20岁→35岁)和衰老期(男性 > 40岁,女性 > 50岁)。
BMD随骨骼生长不断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低。
骨骼的加速生长有两个阶段:0~2岁和青春期,此期间BMD也快速增加,到25~35岁达高峰(骨峰值)。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正常的骨骼发育对一生骨骼的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儿童期的“脆弱骨骼”可能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中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群骨密度不同;环境因素又分为营养因素、健康行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1、营养因素:主要是钙的摄入,钙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在儿童期、青春期足够的钙摄入能获得更好的骨峰值,可减少生命后期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2、健康行为因素:日照时间、体育运动等。
3、其他因素:激素缺乏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缺乏均可致BMD降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也可引起BMD减低。
来源: 复旦儿科核医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