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

2021-10-15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磊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类型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图1 a)和自主神经病变(图1 d)。

 

微信图片_20211014133540.jpg

图1: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神经病变模式

图1 a 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1b 神经根病变。1c 单神经病变。1d 自主神经病变。


微信图片_20211014133543.jpg

 图2: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本章共有3条要点,筛查1条,临床评估1条,预防1条,治疗1条。下面,我们从2个病例来体会这3个要点。


微信图片_20211014133548.jpg


病例1


58岁男性,患有2型糖尿病6年,主诉足部有持续性刺痛感。夜间较为明显,有轻微的压力(比如盖毯子)时更加明显。检查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但是针刺痛觉异常,震动觉减退。


思考1:描述痛性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控制差,是神经病变主要的危险因素。确切的病理机制不清楚,很可能是多因素的,与代谢因素和血管因素有关。高血糖激活多元醇途径和蛋白激酶C活化,导致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纤维变性。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提示神经周围微环境障碍。


思考2:如何缓解患者的症状?


目前批准的缓解疼痛的药物包括:(1)抗惊厥药:包括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2)抗抑郁药物:包括度洛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丙米嗪和西肽普兰等。(3)其他: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和羟考酮)和辣椒素等。其中,普瑞巴林和度洛西汀推荐级别相同,是推荐的首选用药。


病例2


52岁男性,长期1型糖尿病病史,起立时有头晕。最近体重下降,并且抱怨有恶心、便秘、勃起功能障碍,直立后血压下降30 mmH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1%。目前使用预混胰岛素 36U 每天两次注射。


思考1:患者症状的鉴别诊断?


患者的症状符合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有长期的糖尿病病史,高度提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但是我们还是要排除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药物(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及部分抗抑郁药)。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如多系统萎缩)导致的直立性低血压少见,但也更为严重。帕金森病也可以导致自主神经病变,也是直立性低血压的一个原因。此外,如果病程快速进展,需要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副瘤综合征(小细胞肺癌、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疾病、轻链疾病和淀粉样蛋白沉积)。


思考2:如何进一步诊治?


诊治流程如下:

图片

2021-10-14_134205.jpg

 

思考3:有哪些治疗选择?


首先该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用尽可能少的胰岛素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抗低血压药物治疗。


(1)米多君:为α1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通过产生血管收缩作用从而增加血管阻力和血压,不通过血脑屏障。主要副作用为卧位高血压、皮疹、瘙痒和尿潴留,慢性心衰和肾衰患者慎用。剂量为2.5-10 mg tid。半衰期为3小时。服药1个小时可升高血压10-15 mmHg。


(2)氟氢可的松:合成的盐皮质激素,作用机制通过增加肾小管 Na+ 和水的吸收,从而增加血管内血容量。可以和血管收缩剂联用。主要副作用为卧位高血压、低钾血症和水肿,慢性心衰和肾衰患者慎用。通常剂量为0.1-0.3mg每天。


(3)屈西多巴:去甲肾上腺素前体,能增加站立位血压约10 mmHg。能通过血脑屏障,主要副作用为头痛、头晕、恶心、疲劳和卧位高血压。一般每天三次,每次100 mg(醒来时、一天中间、晚上睡前至少 3 小时。例如, 7 点、13 点、19 点)。


(4)溴吡斯的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于外周胆碱能性突触,能够小幅增加站立位血压同时不加重卧位高血压,主要副作用为腹部痉挛、腹泻、汗液增加和尿失禁。每次 30-60 mg,每天2-3次。


来源:代谢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