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ICH后重启口服抗凝剂的观察性数据
三项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ICH幸存者[大部分为AF患者,并重启了抗凝治疗(大部分为VKA)]的存活率增加,而ICH复发风险未增加。荟萃分析纳入了5306例抗凝剂相关脑出血患者(几乎完全为VKA),发现ICH后重新开始抗凝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显著降低相关[定义为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复合结局;6.7%对17.6%;风险比(RR),0.35;95% CI 0.25~0.45],而不增加复发ICH的风险(8.7%比7.8%)。
同样,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纳入了2452名患者,发现了类似的结果。3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n=1012)仅纳入了AF合并ICH的患者,作者发现,与未重新启动OAC的患者相比,重新启动OAC的患者功能结局有所改善。在脑叶出血以及可能存在CAA的患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虽然这些数据对于使用OAC是鼓舞人心的,但这些数据都是来自观察性研究,必须理解这些观察性数据的局限性。恢复OAC治疗的患者通常具有理想的被选择特征(ICH较轻且合并症较少的年轻患者),这些特征提示其再出血的风险较低。这些研究纳入了不同的人群,这很难确定是否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也很难对疗效进行比较。
事实上,脑出血的类型(自发性或继发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和OAC的适应证(房颤、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机械性心脏瓣膜)影响患者出血或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因此,不同医生的临床实践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提示应该进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1)。
随机数据
NASPAF-ICH II期试验是首个评估多中心试验可行性的研究,该试验研究了颅内出血幸存者合并AF的最佳抗血栓治疗策略(表2)。在本研究中,30名既往颅内出血患者在脑出血发生后至少2周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DOAC组(n=21;76%阿哌沙班,24%达比加群)或阿司匹林81 mg组(n=9)。在15.3月(10.8个月至2.8年)的中位随访期间,阿司匹林组有一名患者(11.1%)发生了复合结局(缺血性卒中或复发性颅内出血)。DOAC组未发生复合结局事件。
最近发表了2项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了近期脑出血和既往房颤患者使用O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oSTART试验和APACHE-AF试验(表2)。SoSTART试验将203名患有颅内出血的英国受试者(中位年龄79岁)随机分为开始OAC组或避免OAC组,并进行了中位1.2年的随访。由于开始组和避免组复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4%,该研究未能证明恢复OAC的非劣性(调整后的危险比,2.42;95% CI,0.72~8.09)。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启组中,复发性症状性自发性颅内出血更为频繁且往往是致命的,而症状性严重血管事件在数量上较低。
在荷兰的APACHE-AF试验中,101名因AF而抗凝的近期ICH患者(中位年龄78岁)随机接受阿哌沙班治疗或避免抗凝治疗。在1.9年的中位随访期间,无论采用何种策略,ICH幸存者每年非致死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的风险皆为12%(调整后的危险比,1.05;95% CI,0.48~2.31)。此外,纳入这些随机对照试验的大多数患者是白人,女性代表性不足。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纳入了住院房颤患者,9.5%为黑人,黑人、西班牙裔和亚裔患者的ICH风险依次高于白人患者,包括华法林相关ICH风险更高。
这些结果提示脑出血患者面临着高风险的血管事件。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需要在不同国家进行大型试验(表1),需要研究人员应对个体患者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JAMA N:长期强化降压(<120mmHg)增加脑灌注,而不是降低脑灌注,特别是心血管病者
程忻教授:时间窗内伴有危险因素的孤立性眩晕患者,可以溶栓吗?
神经系统环路一文了解偏侧帕金森综合征-偏侧萎缩征(HPHA)|疑难探究
房颤抗凝治疗中新发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二级预防策略及疗效结局预测卒中风险,哪个评分更好?
心房颤动,何时需要“抗凝血治疗”预防脑卒中?失眠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基本对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