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20%~40%合并DKD,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新发CKD的首位病因。糖尿病肾病(DKD)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包括积极地控制血糖和血压,降尿酸和降脂等。
01 降糖治疗
高血糖造成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代谢异常是肾损害的病理基础。
血糖控制目标:HbA1c目标值为7.0%以下。糖尿病患病时间短、预期寿命长、无心血管并发症并能很好耐受治疗者,可更加严格控制HbA1c(<6.5%);预期寿命较短、存在并发症多或低血糖风险者,HbA1c目标值可放宽至8.0%。
药物治疗:推荐DKD患者eGFR≥30 ml/(min·1.73 m2)并且伴有白蛋白尿时使用SGLT2i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下降的进展,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SGLT2i血糖仍未达标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时,推荐使用GLP-1 RA,如利拉鲁肽,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肾脏事件。
02 降压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UACR≤30 mg/g时,维持血压≤140/90 mmHg;UACR>30 mg/g时,控制血压≤130/80 mmHg。
药物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或出现蛋白尿的患者,推荐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缓慢增加至最大可耐受剂量。若2型糖尿病患者eGFR≥25 ml/(min·1.73 m2)、血钾水平正常、UACR≥30 mg/g、ACEI/ARB已达最大耐受剂量时,推荐应用对肾脏和心血管有益的ns-MRA(如非奈利酮)治疗。
03 降尿酸治疗
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急性肾损伤(急性尿酸性肾病)、CKD(慢性尿酸盐肾病)及尿酸性肾石症,并加速CKD的进展。而肾功能下降又使得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尿酸盐肾病患者,血尿酸控制目标为<360 μmol/L;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血尿酸控制目标为>300 μmol/L,但血尿酸不应<180 μmol/L。CKD继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当血尿酸>480 μmol/L时应进行降尿酸治疗,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04 降脂治疗
血脂异常是促进CKD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介导CK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肾动脉粥样硬化和靶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史或eGFR<60 ml/(min·1.73 m2)等极高危患者的LDL-C水平应<1.8 mmol/L,其他患者LDL-C水平应<2.6 mmol/L。
05 营养治疗
蛋白质摄入:G1、G2期的非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原则上宜减少摄入蛋白质,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d;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 g/kg/d;从G3期起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0.6 g/kg/d。
盐摄入:成人CKD患者钠摄入量<90 mmol/d(氯化钠5 g/d)
参考资料:
①《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②《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
③《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综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