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欧洲心脏杂志:首次心梗发作前50%的人没有症状,20%没有任何危险因素

2025-07-2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我们常说高血压、高血脂这些是人类健康无声的杀手,但有时候仔细去分析,心肌梗死发作前其实也可能没有特别的前驱症状。甚至有很多人都没有任何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和不良生活习惯,第一次生病就发生了心肌梗死。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探讨了465万多例首次心肌梗死发作患者的疾病特征。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美国Clarivate真实世界数据产品中的患者,这些患者年龄≥18岁且经历了首次心肌梗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定义]。Clarivate真实世界数据产品整合了美国98%的政府和商业健康保险计划的电子健康记录、医疗索赔和药房索赔。研究评估了首次心肌梗死前患者既往ICD-10记录的心脏症状、标准可修改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医生就诊以及预防性药物治疗的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识别出2017至2022年间共有4657412名患者经历了首次心肌梗死,中位年龄为70岁,其中42.3%为女性。在首次心肌梗死前,50.5%的患者无记录的心脏症状,18.0%的患者无SMuRFs,22.2%的患者无记录的医生就诊,63.4%的患者未被开具任何预防性治疗。与年龄>60岁的患者和女性相比,年龄≤60岁的个体和男性更不可能有记录的心脏症状和SMuRFs,他们较少就诊,较少使用预防性干预,并且更频繁地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5年全美465万例首次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发现有50%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没有任何的不适或者症状,18%的人疾病没有任何不良生活习惯或三高情况,22%的人一般不怎么去医院,63%的人没有被医生建议采用任何的心血管预防措施。



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心肌梗死有时候也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另一方面,这也证明我们其实对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其实知之甚少。以往采用的心血管风险评分的方式其实落地的很少,很少有人去进行心血管专科的体检。笔者近年来在泛血管中心推广的心血管1.5级预防和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检查,就是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相结合。我相信本研究中的18%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很可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的斑块。如果能早期识别,那么抗血小板和他汀治疗就应该被推荐使用了,可以防止心梗的发生。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数字化的心血管主动健康,一些工作需要去尝试与实践。


图片




本文转自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