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药学部 刘晶晶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
表现为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红斑和簇集性水疱,伴随剧烈疼痛。
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种疼痛形式并存。
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即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
研究显示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70岁及以上者可高达75%。
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急性期疼痛应可以选系统止痛药物,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
轻中度疼痛可选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消炎药或曲马朵。
中重度疼痛可选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等),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带状疱疹期间重度急性疼痛是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普瑞巴林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期疼痛评分,尤其在疱疹发生7天内使用能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
普瑞巴林联合羟考酮不仅能进一步降低神经痛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日常活动与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
一线药物有: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阿米替林、5%利多卡因贴剂。
二线药物有:曲马朵、阿片类药物。
其他药物可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局部辣椒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草乌甲素等。
来源:上海药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