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全球疫情失控了吗?病毒变异了吗?吴尊友回应了,还给出一个判断

2020-06-3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病呼吸诊疗进展

世卫组织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1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已接近50万例,如何看待这1000万病例?从1000万到2000万速度会更快吗?《新闻1+1》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读全球疫情。

微信图片_20200630095027.png


北京未来一周确诊病例或将清零 但绝不能松懈

吴尊友表示,北京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在后期发现的病例都来自于已在隔离观察控制当中的隔离者。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14天。单次进入新发地的人员在隔离期平均发病期在4天至13天。从时间判断,未来7天左右,北京疫情报告病例或将会清零。

吴尊友同时指出,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咬紧牙关,不得松懈,各项防治措施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甚至比以前更加仔细。

北京何时调整响应级别?

吴尊友指出,首次清零后,还会出现零星病例。当零星病例再次清零后,再过3周至4周,就可以判定疫情彻底控制了。调整响应级别,还需专家和多部门的分析做决定。

微信图片_20200630095107.jpg


全球现在还处在第一波疫情

就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1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近50万例,吴尊友指出,千万人口确诊说明人类面临新冠疫情的灾难。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还没有达到最高峰,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上扬。

吴尊友表示,全球现在还处在第一波疫情,新冠肺炎没有冬季夏季之分,只要防控措施松懈,随时造成死灰复燃。

全球确诊病例从1000万到2000万时间会更短

吴尊友指出,目前从全球防控力度来看,除了中国和少数国家外,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有效控制疫情。从防治措施和基础病例数来看,从1000万到2000万需要的时间会更短。

image.png

吴尊友表示,有些国家防控已发生失控,这种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一定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扎实地实施科学防控措施。有些国家违反科学,不可能短时间扭转疫情上升趋势。

微信图片_20200630095213.jpg


疫苗不能提供终身免疫

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疫苗问题,吴尊友表示,新冠肺炎的防控特别困难,传统措施不能建立免疫屏障,只是把病人和健康人隔离开来,阻断传播。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提高,有一点需要提醒,疫苗可能不是万能的,或者说,疫苗不能提供终身免疫,这样说是基于以下考虑:

  • 第一,目前为止,冠状病毒这一类病毒还没有研制成功的疫苗。

  • 第二,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其他冠状病毒,人类感染后不能产生长期的免疫保护,保护效果通常在6个月到1年的时间。人类用疫苗预防传染病,基于自然感染后产生免疫力。所有疫苗仿照人体自然免疫,如果人类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产生长久免疫,指望疫苗产生长久免疫力的话,可能性比较小。

新冠病毒本身是否发生变异?

吴尊友表示,从全球对新冠病毒的监测情况来看,病毒没有发生变异,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如果变异快,研制疫苗更难,没有发生大的变异,研制疫苗就更加方便。

微信图片_20200630095240.jpg


人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急性传染病

吴尊友指出,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它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而且极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这可能是人类前所未有遇到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

吴尊友表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打赢这场战争,世界各国有团结合作才有可能战胜新冠病毒。

来源:新闻联播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