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您读报】现实版“死神来了”——凶险气管断裂患者奇迹般获救

2018-12-14作者:Lavender资讯
为您读报

20181213为您读报.mp3
一呼一吸间,你可能意识不到气管的存在,但却是我们进行呼吸的关键部位,因为有了气体交换,人才得以维系生命,也正如此,气管被称作我们的“生命通道”。

一个月前的一个傍晚,对小洋来说是一场噩梦。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上做着桥体安装工作,不知怎么的在工作中分了神,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千斤顶上的一个铁片零件飞速地弹了出来,直接砸向小样的胸部。小洋胸口剧痛、呼吸困难,随后便失去了意识。工友发现他受伤后,立即将其送到了哈医大二院急诊科。

经检查,小洋被确诊为气管断裂,断裂的位置是在颈胸交接处,十分凶险。气管断裂吻合术中将颈部打开后,医生必须在两分钟之内将断裂气管的两端成功吻合,否则患者将必死无疑。胸腔顺利打开的一刻,可以看到气管已经完全断裂。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血氧飞速下降,胸外科的徐广全教授全神贯注、有条不紊的在一片血肉模糊的胸腔里,小心翼翼地寻找远端的气管。三十五秒后,终于找到已脱离原本位置三厘米远的断裂气管,并立即将麻醉气管插管插入远端,建立气管通道,血氧终于开始逐渐回升。最终,徐教授成功将断裂的气管两端吻合。

术后,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洋成功度过了术后感染和应激障碍等难关,目前已脱离呼吸机,意识清醒,正常饮食,身体与常人无异,顺利出院。

(李华虹 曹玥 供稿)

哈医大二院通过多学科协作与精湛的技术创造了如此震撼的生命奇迹,12月13日的《中国医学论坛报》也借着改革开放40年的契机,为您介绍了这40年来中国医学领域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与感动。

为您读报20181213.gif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乘上时光机,在光影里寻找成长的足迹 (A3~A5版)

试管婴儿.png

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图为张丽珠教授怀抱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

华西医院2.png

2014年5月5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最高标准级别(3级)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纪念个人从医之路上的重要时刻,《中国医学论坛报》与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改革开放40周年,寻找属于你的独家记忆”照片、视频征集令。

本期我们从大量照片中挑选了二十余张,让我们一起在光影流转间,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最动人的瞬间,共同致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带着这份温暖和感动迎接更加光明灿烂的新时代!

镜头下的展览,记录医学科技领域“伟大的变革”(A8版)

克隆猴.jpg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在展区里,参观者站在大屏幕前,就可以与计算机模拟出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合影留念,并通过扫描二维码将照片下载到手机里。

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1 个月以来,每天都有大批参观者来到展馆,领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第五展区“大国气象”的“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单元,一系列“上天入地下海、宏观微观贯通”的创新成果引得参观者驻足赞叹。这里面有哪些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呢?本报记者用镜头为您一一记录。

详情链接

ASH 2018研究热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亮点解读 (B1~B2版)

淋巴瘤.jpg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4日,第60届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作为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直是血液科专家关注的热点,本报特别邀请马军教授与大家分享本届ASH会议上关于DLBCL的最新进展。

详情链接

50次/分钟,心动过缓被重新定义——《2018 ACC/AHA/HRS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 (C1版)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发布了《2018 ACC/AHA/HRS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评估和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就相关问题的定义、临床表现、临床评估以及如何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报特邀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对新指南的热点问题进行简要解读。

对于药物性急性肝衰竭患者,糖皮质激素是良药?还是“毒药”?(D4版)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jpg

急性肝衰竭(ALF),包括药物性急性肝衰竭(DI-ALF),发病凶险,病死率高,是临床治疗一大难点。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等药理学活性,但由于其应用存在一定风险,临床医师在使用其治疗DI-ALF 时存在很大顾虑。10 月12 日,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专家学者就糖皮质激素治疗DI-ALF 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辩论。本报特邀此次辩论的正方、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一医院)于乐成教授就糖皮质激素治疗DI-ALF的作用机制、指南建议和研究现状做一述评。

详情链接


《中国医学论坛报》王思佳 编辑,刘孝炎 制图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2018年12月13日《中国医学论坛报》,或“壹生”App资讯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