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博士生 郭晨妍
不久前,陈阿姨体检时,妇科B超发现了一个“子宫肌瘤”。
她在医生的建议下施行了腹腔镜手术。然而手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平滑肌肉瘤”。
陈阿姨家属不以为然,然而,医生却告诉他们这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陈阿姨后续还需要制定治疗方案,做进一步的诊疗。
提到子宫肌瘤,很多女同胞们都不以为然。
在大家心里子宫肌瘤一直是没有危险性的一种良性疾病,“反正快绝经了,会萎缩的”、“反正也不是大问题,能拖一天是一天”、“良性疾病,没事,过段时间再说”…..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10年前李女士单位体检时发现了“子宫肌瘤”,大小约2 cm。
2016年时随访B超,增大至6 cm,但这并未引起她的重视,李女士觉得反正是良性疾病,拖到绝经再说。
到了2019年初,肌瘤居然长到了11 cm。经过对李女士详细的检查后,医生为她进行了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
术后李女士恢复良好,但是病理报告却给她带来一道晴天霹雳——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需要补充化疗。
李女士没有想到,曾以为没有危险的“子宫肌瘤”,竟然是自己养了十多年的“恶性炸弹”!
子宫肉瘤并不是子宫肌瘤,子宫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的妇女。
子宫肉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6%,占生殖道恶性肿瘤1%。
因其罕见及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仍缺乏最佳治疗方案和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共识。
而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其恶变概率较小,大约<1%的子宫肌瘤有机会“肉瘤变”。
子宫肌瘤持续生长的过程中,会发生营养血供的变化或肌瘤内部细胞的分化,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系列改变。
典型的子宫肌瘤超声检查表现为:
低回声团块、形态规则,包膜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不丰富。
我们在临床一直强调,子宫肌瘤即便不用手术,也要定期随访。
因为一旦上述超声回声信号发生改变,就会提示“变性可能”。
有时,还需加做磁共振检查弥补超声影像上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判断。
不过,变性也不一定等于“恶变”。影像学检查是为了给医生提供判断参考,及早发现不良改变,及时干预。
所以,子宫肉瘤和肌瘤在术前确实难以区分。
即便绝大多数子宫肌瘤都是良性的,也要定期随访,影像学监测其形态、结构等,如发现子宫肌瘤快速增大,须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