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40cm巨大直肠异物:内镜高手巧施术,微创化解免开刀

2025-08-15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消化道异物

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其中,结直肠异物因其主要经肛门置入(少数为上消化道异物移行所致),在处理方法上具有显著特殊性。此类异物来源广泛,形态多样,既包括常见生活用品(如瓶盖),更包含危险性较高的物品(如电池,磁铁石等)及特殊形态异物。部分患者可能因故隐瞒异物置入史或否认异物存在,导致严重并发症。接诊医师需细致询问病史,若处理不及时,极易引发肠道穿孔、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根据美国伤害监测系统电子数据库中收录的885例病例推断,2012-2021年间,美国约有38,948例(95%CI 32,040-45,856)因直肠异物导致的急诊就诊。我国近年来结直肠异物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640?wx_fmt=gif&from=appmsg


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接诊了一名因结直肠异物嵌顿于深夜就诊的青年男性患者。大部分普通民众听到结直肠异物,往往处于猎奇心理,试图一探究竟。而医务人员则更加关注其潜在风险,需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深夜初到我院急诊就诊后,急诊医师迅速安排了腹部CT检查,以评估异物位置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CT报告显示:一粗长圆柱状物体嵌顿在乙状结肠(图1),其近端延伸至降结肠(图2)。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图1-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图2-

我们详细询问异物的材质和长度,患者自述为类似硅胶材质,长度约30cm,并曾自行使用开塞露及甘油灌肠剂试图排出,但并未成功。而腹部CT提示异物的位置较高,尽管电子结肠镜取异物优势显著,但本例操作仍面临多重挑战与风险。首先,异物巨大,初步估计直径>3cm,长度>30cm,内镜下取出难度大;其次,异物嵌顿时间较长,与肠黏膜紧贴,操作中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撕裂、出血,甚至穿孔(发生率约 1%-3%), 中转开腹手术可能性高。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手术创伤,保护患者肠道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宛新建主任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异物取出术。进镜约15cm可见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现异物近端(图3),其周围黏膜因受压已经出现充血、水肿的表现。宛新建主任使用圈套器固定异物,再尝试外拉取出(图4)。然而,因异物过于粗大且与肠壁黏膜紧密贴合,摩擦力显著,难以移动。宛新建主任凭借精湛技艺,通过精细旋转镜身、调整角度尝试松解异物,最终,成功松动异物,并顺利将其经内镜取出。异物取出后,测量该异物实际长度达40cm,直径接近4cm(图5)!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图3-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图4-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图5-



不幸中的万幸,异物取出后再次进镜观察,见仅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的嵌顿处有轻微的黏膜损伤,余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尽管本例异物巨大(实际远超预估,直径4cm,长度40cm)、位置高、嵌顿紧、风险高,但在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宛新建主任)操作下,最终成功通过内镜取出,避免了创伤更大的开腹手术。 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消化内镜技术在处理此类复杂异物上的巨大优势(微创、恢复快)和高超水平。 


作者:叶欣

审核专家:董志霞

来源:宜山论镜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