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技能|一文了解药源性咳嗽!

2021-12-3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呼吸资讯头图.png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重要的反射性防御动作,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当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或者受到异物、刺激性气体等刺激时,均可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加,通过咳嗽可将分泌物排出体外,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还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影响休息生活。


引咳嗽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常见的疾病因素、过敏及其他物理刺激等因素外,还有一种引起咳嗽的因素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某些药物引起的咳嗽,也就是药源性咳嗽。



为什么会出现药源性咳嗽?


药源性咳嗽临床表现多无典型特征,早期难以发现。引起药源性咳嗽的机制主要包括:


1、药物在肺组织的高浓度摄取和活性代谢产物在肺部聚积导致的肺局部毒性反应,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沉着,引起弥漫性损害,或与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产生肺组织损害。肺泡受损伤的同时,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沉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肺组织结构的改变。


2、药物的过敏反应。这多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激活肺泡巨噬细胞,急性期表现为肉芽肿性间质肺炎,累及细支气管,慢性期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发展为肺气肿和蜂窝肺。病变部位主要为嗜酸粒细胞浸润。


3、药物引起炎性介质在肺部蓄积导致的咳嗽。


临床上引起干咳的药物



1.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非特异性气道超反应、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痉挛和哮喘。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2.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可直接损伤肺实质细胞,表现为剧烈干咳、呼吸困难等。


3.抗过敏药 色甘酸钠可致一过性超敏性,表现为咳嗽、鼻塞、支气管痉挛,加重已有的哮喘、肺水肿、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4.抗生素 呋喃妥因可致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皮疹、乏力、关节痛、胸痛、发热、肺部湿啰音、胸腔积液、发绀、高血压哮鸣音。


5.利尿剂 氢氯噻嗪可致间质性肺炎急性发作、非心源性肺水肿,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出现哮喘、咳嗽、哮鸣音和低热。


6.抗凝药 肝素、华法林,可出现胸腔或肺实质出血而引起咳嗽。


7.非甾体抗炎药 表现为持续数周的亚急性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干咳,可有发热、哮鸣音。


8.抗结核药 对氨基水杨酸钠可致超敏样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


9.抗溃疡性结肠炎药 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肺浸润、外周酸性粒细胞升高、发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纤维化肺泡炎。


10.抗肿瘤药 可引起干咳、呼吸困难、发热等。


11.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也可导致急性肺超敏反应,造成咳嗽不止、胸闷、呼吸困难等。


引起咳嗽怎么办?

1.如果使用上述药品后出现了剧烈咳嗽,要立即咨询医生,停药或换药,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一般咳嗽会终止。


2.对顽固的咳嗽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缓解症状,如服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可以缓解咳嗽症状,而单纯服用镇咳药未必有效。


3.右美沙芬和福尔可定的镇咳作用较强,且不良反应较小,可用于久咳不止者。


药源性咳嗽一般在停药或者减量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对于停药后咳嗽症状仍未见减轻或者消失的,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 郑医好药师 作者 吕文蕾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