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5月6至9日,2023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3)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成功举行,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专业会议。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庹必光教授、刘雪梅教授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篇口头报告和4篇poster展示机会。4篇poster主要聚焦泮托拉唑“老药新用”治疗肝脏疾病并关注离子通道SLC26A家族在消化系统损伤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带来新理念,在DDW2023上得到美国胃肠病协会(AGA)第101任主席Prof. Mark Donowitz的关注和认可。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前沿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庹必光、刘雪梅教授团队对研究进行分享,以飨读者。
作者: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金海 杨新月 易志强 李靖国 刘雪梅 庹必光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德国慕尼黑大学(在读)博士李靖国在大会现场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于肝内外各种原因导致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引发的肝脏病变,例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临床上患者通常会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中疏水性胆盐的过度累积被认为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德国慕尼黑大学Simon Hohenester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胆汁淤积性肝病与胆盐的研究,此次庹必光教授团队与Simon Hohenester团队合作,共同探讨了细胞外pH值对胆盐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针对pH环境调节对胆盐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抑制效果。该项研究工作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德国慕尼黑大学在读博士李靖国完成。
该研究显示,标准肝星状细胞培养基的pH约为7.6,基于肝星状细胞在体内所处生理环境为酸性,培养基pH被分别设置为7.6、7.5、7.4、7.3、7.2。在细胞外pH7.6~7.3的范围内,胆盐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累积随着细胞外pH的减小而增加。此外,鹅脱氧甘胆酸(GCDCA 100μM)和鹅脱氧胆酸(CDCA 10 μM)在标准培养基(pH 7.6)并不能激活肝星状细胞(24小时刺激),但是在pH 7.3的培养基中,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aSMA明显上调(1.9±0.4和1.4±0.1)。细胞内外的pH共同调节着细胞pH环境,基于此该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5、20、80 μM)能够降低细胞内pH值,明显下调aSMA的表达,从而抑制胆盐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
研究结论认为,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胆盐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很可能受到酸性微环境(Disse间隙)的调节,pH调节机制可以作为该疾病新的治疗方向。而泮托拉唑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也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转载须授权)
庹必光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院院长
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贵州省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刘雪梅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贵州省优秀科技个人奖获得者 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