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CGOG丨齐头并进,推陈出新!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3精彩回顾

2023-06-11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2023cgog kv16-91.png

2023CGOG丨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3


2023年6月10日,第13届消化肿瘤盛会CGOG会议开启了第4天的日程,本场大会以消化道肿瘤精准转化医学为主题,邀请了多位涵盖肿瘤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转化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学术专家出席现场会议,同时大会开放线上直播,各平台线上观看人次超10万。


本场会议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树滨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殷保兵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由林小燕教授、袁响林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两位教授对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3各位与会专家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热烈参与会议讨论,将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为解决未来的临床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此次会议分上下两个专场进行。会议上半场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树滨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殷保兵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龚继芳教授以“消化系统肿瘤药物临床新靶点:现状与未来”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对目前消化系统肿瘤临床新靶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汇报,分析了消化系统肿瘤新靶点研发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产品为骨架”的顶层设计,期待多方合作、多方共赢,推动消化道肿瘤新靶点的研发,为更多患者谋福音。



随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高静教授进行了“消化系统肿瘤靶向精准治疗的耐药转化:成功与阻碍”为主题的精彩汇报。高教授从消化系统肿瘤明确靶点少、肿瘤耐药机制复杂的困局出发,指出探索靶向治疗耐药机制是破局关键,展示了其团队在多个靶向药物逆转耐药转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结果。同时,高静教授也提出,在未来需要临床与转化研究团队提前布局靶向精准治疗的耐药转化研究,争取无缝衔接。



接下来,北京友谊医院邓薇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一林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袁家佳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张风宾教授围绕着肿瘤异质性、靶向治疗优势人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如何监测“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动态演变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会议下半场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以基于NGS检测罕见靶点的伞式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李健教授指出在消化道肿瘤中多种靶向治疗临床试验频繁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群选择不够精细化、精准化。并表示将消化道肿瘤以不同驱动基因划分为不同亚组,并选择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是一种创新型伞式临床试验模式,同时也提出了伞式临床研究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未来如何顺利有效地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的见解。



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教授分享了“以预训练大语言模型助力临床诊疗的前景分析”的主题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重大突破,系统展现了GPT-4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更新迭代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最后董教授表示未来大语言模型有望辅助导诊、诊断、疗效预测、治疗建议医疗全流程,进一步推动肿瘤精准化治疗。



最后一位讲者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聚焦林奇综合征这一特殊人群,对其精准治疗和随访策略进行了总结汇报。王教授围绕林奇综合征的分子发病机制、不同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对临床表型的影响、基于免疫治疗的肿瘤预防和个体化治疗随访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对未来林奇综合征的精准治疗提出了独到的理念和见解。



下半场的讨论环节同样精彩纷呈,讨论嘉宾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董迪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涛教授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俊丽教授。四位讨论嘉宾就AI人工智能目前的前景和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能性、临床试验目前面临的难题及可能解决的方法、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靶点的开发等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最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了进行会议总结:肿瘤新靶点的发现和肿瘤耐药机制的逆转得益于基础研究进步,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之间的crosstalk,同时我们在消化道肿瘤诊疗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持“精准治疗”的理念,进一步推进我国2030健康计划。最后预祝本届CGOG取得圆满成功,本场分会到此结束。


撰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张子震

审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王正航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