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胶囊内镜可作为小肠少量出血患者一线检查方法,以小肠镜作为金标准,胶囊内镜对疑似小肠出血的诊断准确率为41%~80%。该检查对多灶性溃疡、炎症性病变和毛细血管扩张诊断率高,但其对小肠间质瘤或憩室有一定的漏诊率,尤其是病变位于近端小肠时,数据显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漏诊率可高达10%。对于有肠道狭窄的患者,胶囊内镜有滞留风险。两项系统评价显示疑似小肠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胶囊滞留率分别为1.3%和2.1%,因出血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发生滞留的风险相较于其他胶囊内镜检查适应证者更低。
胶囊内镜检查时机与检出率密切相关,推荐在出血后尽早检查,检查时间的前移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急诊/早期胶囊内镜对急性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率显著提高,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其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出血速度及大致出血部位,有助于指导选择小肠镜进镜途径。有研究证实胶囊内镜检查可指导是否急诊小肠镜及如何选择进镜途径,对急性疑似小肠出血有较好的价值,尤其有助于诊断反复出血的血管病变。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0例急性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分别进行急诊胶囊内镜或DSA检查,结果显示急诊胶囊内镜的诊断率明显高于DSA(53.3%比20.0%,P=0.016),在超过5年随访期的预后分析中发现两组随访期内再出血率胶囊内镜组低于DS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比33.3%,P=0.10),而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再发出血导致输血、住院和死亡事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尚无关于急诊胶囊内镜与CTA对活动性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的随机对照研究。
CTE可全面显示消化道腔内外结构及病变,对炎症性病变、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及消化道外病变累及消化道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少量小肠出血的一线检查方法。CTE优于MRE, 但当患者存在CTE禁忌或需避免放射暴露时可考虑MRE。系统评价分析纳入18项研究660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结果显示CTE的总体阳性率为40%(95%CI:33%~49%)。CTE有助于小肠镜进镜途径的选择,阳性患者首次小肠镜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 (100%比52.9%,P=0.003)。腹部症状是疑似小肠出血患者CTE阳性的较好预测指标,因此,对于有腹部症状病例,常规优先选择CTE。加拿大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CTE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为腹部及全身症状(OR=3.11,95%CI:1.19~8.11,P=0.02),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及体重下降。
一项双盲、前瞻性背靠背研究对比了CTE与胶囊内镜在疑似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虽然胶囊内镜的病变诊断率高于CTE,但两者敏感度无显著差异;且CTE在年龄小于40岁(OR=7.3,95%CI:1.04~51.4,P=0.046)和大量出血者病例中(OR=6.1,95%CI:1.4~25.5,P=0.014)有更高的诊断率。国内一项RCT研究显示同时进行胶囊内镜和CTE检查的患者中,胶囊内镜和CTE二者的阳性率及敏感度无显著差异。
胶囊内镜和CTE在小肠出血诊断中具有互相补充作用,联合应用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更高。RCT研究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后其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TE(P<0.001)或胶囊内镜(P=0.03);日本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也显示CTE与胶囊内镜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96.8%,明显高于单纯应用胶囊内镜(P=0.041),并且随访中胶囊内镜与CTE均阴性者无再发出血。
核素扫描(99mTc⁃pertechnitate标记壁细胞)是检出胃黏膜异位的有效检查手段,适用于临床可疑由小肠胃黏膜异位引起的疑似小肠出血,如梅克尔憩室、单纯小肠胃黏膜异位或其他合并胃黏膜异位的先天小肠发育异常。小肠胃黏膜异位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常见于无腹痛症状的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或补充检查手段。单纯标记红细胞的核素扫描因检查条件限制,无法精准定位,临床应用价值有限,已经很少应用于临床。
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小肠出血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3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 40(12): 949-96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