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药物是否通过CRRT被清除、影响CRRT时抗菌药物是否需要调整、怎么调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水溶性、PB低、Vd小、相对分子质量小、主要经过肾脏代谢的药物容易在CRRT被清除,需要调整剂量;反之,不经过肾脏代谢、PB高、脂溶性和Vd大、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药物,CRRT对药物的清除有限,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
1.患者相关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感染严重程度、肝肾功能障碍、严重低蛋白血症等均可明显影响药物的PK和PD。
2.抗菌药物自身特性及清除途径:
(1)药物自身特性对CRRT时药物清除的影响:如相对分子质量<5 000的药物可通过弥散作用被清除,相对分子质量越小,通过透析清除的速度越快。血液滤过主要通过对流对药物进行清除,对流对药物的清除主要与超滤率有关,超滤率越大,清除率越高,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较小。Vd越小,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越高,CRRT时越容易被清除;Vd越大,CRRT时越不易被清除。药物的PB越高,游离状态的药物越少,CRRT对药物的清除影响越小;相反,则CRRT对药物的清除率大。目前临床所用大多数滤器的血液侧带正电荷,能吸附带负电荷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清除增加。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PB、电荷及滤过膜的特性均可影响筛过系数(sieving coefficients, Sc)。Sc越接近0说明药物越难被清除;越接近1,则药物越容易被清除。
(2)药物清除途径的影响:通常药物的清除是肾脏清除(ClR)、肾外器官清除(ClNR)和体外清除(ClEc)的总和。若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则在AKI时CRRT可能是该药物的主要清除途径,须关注药物剂量的调整;若药物清除以肾外途径为主(如主要经肝脏清除),CRRT对药物的清除影响不大,一般不需调整剂量。
3.CRRT滤器及治疗参数:
(1)滤膜的特性:滤膜的孔径决定滤膜的最大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35 000~55 000,最大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抗菌药物清除越快。一般高PB的抗菌药物不易被清除,但近年来研发的高通透性滤膜最大截留(Cut-offs)相对分子质量>60 000,使得高PB抗菌药物的清除显著增加。滤膜的面积越大,对药物的清除越多。
滤膜的吸附能力也是CRRT清除溶质的途径之一,主要影响滤膜吸附能力的因素有:①滤膜材质:不同膜材吸附能力不同,如与天然膜材相比,聚丙烯腈膜对氨基糖甙类和左氧氟沙星的吸附能力较强;②滤膜面积:滤膜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③滤膜所带电荷:多数膜材血液侧带正电荷,对带负电荷的抗菌药物吸附能力较强,但不容易吸附带正电荷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④滤器使用时间:滤膜对药物吸附清除是一个逐渐饱和的过程,滤器使用时间越长,通过吸附清除抗菌药物的量越小。滤膜两侧跨膜压越大,对药物的清除率越高。
(2)CRRT模式:主要通过肾脏清除的药物(如β-内酰胺类)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的清除效率高于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于非肾脏清除药物,CRRT对其清除影响小。各种CRRT模式对清除率影响区别不明显,如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PB高,Vd大,CVVHDF清除只占药物总清除率的(11±7)%,CVVH和CVVHDF之间亦无显著差异。
(3)CRRT治疗剂量:置换液量、前稀释、后稀释、负平衡、血流速和红细胞压积等均可影响CRRT治疗剂量(超滤率)。治疗剂量越大,药物清除速度越快,如置换液量越大、超滤率越高、头孢他啶的清除越多。
1.根据目标血药浓度计算负荷量:
药物负荷量=目标血药浓度×Vd。
2.根据患者残余肾功能和CRRT治疗剂量推算药物维持量:
计算总体清除率[总体清除率=肾脏清除率(CCr)+肾外清除率(CCr) + CRRT清除率],若CRRT对药物的清除占总清除率>25%,需考虑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和方案:
(1)参考现有临床资料(文献、药品说明书等)初步决定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
(2)推算维持量/给药间隔,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计算清除率(清除率=目标血药浓度×总体清除率),然后推算出24 h需要给药的总剂量;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计算清除半衰期(清除半衰期=0.693×总体清除率/Vd),推算给药间隔。
(3)参考现有临床资料推荐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影响重症CRRT患者抗菌药物分布和代谢的因素多,药物浓度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行TDM,指导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综上所述,CRRT时影响抗菌药物清除的因素较多,药物剂量的调整应根据药物本身的PK/PD特性,并结合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疾病严重程度及CRRT本身多种因素综合判断。个体化给药方案仍应建立在TDM的基础上。若暂时无法监测药物浓度,可依据残余肾功能与CRRT的清除率推算调整用药。
本文节选自《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