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肠缺血怎么还会肠出血?该如何处理?

2021-10-1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患者突然左下腹痛、大便出血,入院后查出是结肠缺血,治疗很快好转。但是,明明是肠缺血,怎么还会肠出血?


身体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肠缺血?

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特别是突然的剧烈腹痛,有肠缺血可能;继而大便紧迫感、腹泻,排出的大便先正常颜色后转为出血,肠缺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应及时去医院,明确或排除是不是肠缺血。然而,有些肠缺血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又缺乏十分特异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有时很困难,需要密切观察和对症治疗,避免漏诊。少数病情凶险,发展成重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近年来肠缺血为什么越来越多?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与血管一起衰老,动脉硬化几乎是每个老年人的“生理”现象。近年来,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的小中风发病率不断攀升。人与血管一起衰老同样适用于胃肠道血管,老年人中肠道血管阻塞发生肠缺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中年人也时有发生。据统计,肠缺血发病率5~45/10万,90%见于60岁以上中老年人,城市高于农村,占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5%~10%


了解一下各种形式的肠缺血


肠缺血有多种类型(详见下表),弄清何种类型对医生很重要。左半结肠缺血较常见,腹痛随后便血,来得快走得也快,多数会很快好转,而右半结肠缺血和小肠缺血相对少见,但来势凶猛,病情较重,危险性较大。


为什么肠缺血后会发生出血?


如果血管硬化变细、血管内血液的黏度增高,发生收缩痉挛、或血管受到压迫,就可能发生突然阻塞,导致肠管肌肉痉挛收缩,腹痛、排便紧迫感、腹泻等类似心绞痛的报警症状随之出现,缺血持续20分钟到1小时肠壁黏膜表面开始发生坏死、水肿,黏膜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出现暗红色便血。肠缺血后发生肠出血是因黏膜坏死性炎症而出血,故称缺血性肠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缺血持续8~16小时后可能梗死穿透整个肠壁发生穿孔,腹膜炎和休克随之发生。


微信图片_20210923154454.jpg


怀疑肠缺血如何检查确诊?


当老年急性腹痛持续不缓解,尤其是症状与查体表现不符,即所谓症征不符,腹痛不支持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和消化道穿孔)时,应及时予以腹部CT、腹部B超、腹平片、血管造影等检查,尽早排除和确诊肠缺血的可能。

首选急诊腹部CT检查:如发现节段性肠管增厚、水肿、拇纹征,可初步诊断;不能及时做腹部CT的医院也可用B超替代,检查发现肠管壁增厚、气体线较薄、假肾样改变可初步诊断。可惜肠缺血早期CT不一定能显示有病变,复查CT很关键。一旦出现特征性变化可确诊肠缺血。

微信图片_20210923154457.jpg

尽快急诊结肠镜检查:无特别禁忌证,建议出血后数日内尽快进行急诊肠镜检查。内镜可见动脉供血区的肠管节段性黏膜发红充血、水肿糜烂,纵行溃疡和出血性结节特征改变,进一步确诊的同时,还能排除肿瘤、炎症、息肉等其他结肠出血病变。急诊肠镜前可以不洗肠,仅能观察部分肠管或观察不清,可能需要择期重新洗肠后肠镜检查和复查。


根据病情选择血管造影:对重症肠缺血、疑有小肠和右半结肠缺血的患者,应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或插管动脉血管造影,以确诊肠缺血的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后者还能行溶栓等介入治疗。左半结肠缺血患者可不做血管造影。


微信图片_20210923154505.jpg

哪些人容易发生肠缺血?


60岁以上、有动脉血管硬化者容易发生肠缺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风湿病、血管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动脉硬化,合并心衰、心律失常,服用利尿剂、缩血管药、血液透析、低蛋白血症等,使得血流速度减慢而形成血栓。另外,导致便秘的各种药物、腹腔各种炎症和肿瘤病变、腹腔各种手术后的腹腔粘连、肠梗阻、疝气等会使肠血管受压扭曲移位,也容易发生肠缺血。

图片

中老年突然腹痛切莫大意,及时就医


尽管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取得不少进展,肠缺血早期诊断仍较困难,不典型患者的误诊率高达80%~95%。研究显示,年龄70岁以上的右半结肠和小肠缺血患者,治疗每延误24小时,生存概率下降20%,一旦病情恶化,需要手术治疗,无论是医疗效果、医疗风险和费用都是未知数,病死率高达10%~65%

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卒中、风湿病、腹部手术史等慢性疾病的病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和便血,有可能是肠缺血病;一旦出现腹痛,应立即暂停进食、暂停工作、平卧或俯卧、排大小便减压,如腹痛不能好转,应及时告知亲朋好友,及时就医,一时不能确诊,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密切观察,可能要反复做腹部CT、肠镜等相关检查。


作者:江苏苏北人民医院  朱海航

文章首发自航海消化公众号(朱海航医生个人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