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卵巢癌治疗中,手术仍为基石。TRUST研究针对认为肿瘤可切除的患者,比较直接手术(PDS)与新辅助化疗后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的疗效。结果显示,在Ⅲ期或可完全切除患者中,PDS组无进展生存(PFS)期优于IDS组;而在Ⅳ期或无法完全切除患者中,两种策略疗效相当,且IDS可降低手术复杂度和并发症风险,为个体化手术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针对不可手术晚期患者,新辅助化疗疗程数一直缺乏共识。GOGER-01研究表明,合理疗程化疗后若评估可达到满意减瘤,继续增加化疗周期并未进一步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或改善患者预后,提示应避免过度治疗。
在维持治疗方面,PARPi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但也伴随新的争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部分撤销PARPi在同源重组功能正常人群的适应证,而PRIMA、PRIME及ATHENA-MONO等研究显示,在该人群中PARPi组相较于安慰剂仍显著延长中位PFS期。如何理性看待证据差异并制定个体化方案,成为临床关注焦点。
基于FZOCUS-1研究,氟唑帕利在BRCA野生型患者中展现出显著PFS获益,2025年随该药进入医保,其在CSCO指南中的推荐等级由Ⅱ级提升至Ⅰ级。塞纳帕利凭借FLAMES研究数据亦获一线维持治疗适应证,暂作Ⅱ级推荐。此外,免疫联合PARPi的尝试如KEYLINK001和FIRST研究虽显示PFS有限改善,但鉴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增加,目前不推荐常规联合使用。
宫颈癌治疗迎来多项突破。KEYNOTE-A18研究最终结果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高质量精准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改善Ⅲ~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PFS期和总生存(OS)期,该方案已获批一线治疗推荐。INTERLACE研究显示,在标准放化疗前进行诱导化疗可提升5年PFS率及OS率,但血液学毒性较高,其最佳适用人群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选择日益丰富,多个ICIs已获批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靶向组织因子的ADC类药物替索妥尤单抗(TV)相继获FDA和中国澳门批准,为后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在子宫内膜癌领域,免疫治疗成效显著。KEYNOTE-B21研究显示,在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亚组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辅助化疗可改善无病生存,2025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据此推荐该方案用于Ⅲ~Ⅳ期dMMR患者。对于晚期/复发患者,KEYNOTE-158、GARNET等研究确立了免疫单药在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人群中的疗效。此外,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KEYNOTE-775中表现优于化疗。
中国学者亦积极开展创新研究,FRUSICA-1和ETER200两项Ⅱ期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错配修复功能完整(pMMR)子宫内膜癌中的疗效。2024年,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非dMMR子宫内膜癌的二线治疗,显示了本土创新方案的崛起。
2025年CSCO学术年会妇科肿瘤专场秉持学术引领与临床实用并重的理念,分别设立卵巢癌专场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专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当前热点与争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议不仅聚焦于前沿进展,还从大量投稿中遴选出高质量临床与转化研究进行口头报告,展现我国妇科肿瘤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通过融合国际进展与本土实践,CSCO正引领中国妇科肿瘤迈向更加规范、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新时代。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 供稿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