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杂交”CRT-D:左室电极植入失败,补救性希氏束起搏 | 菜鸟说EP(12)

2018-09-28作者:壹生心血管学院资讯
心律失常

菜鸟说Ep专栏图.png

李双、杨皓天、张敬莹、赵冬冬 (上海十院),刘冬芹,乐琴

手术时间:2018年9月4日

李双 2.jpg

李双,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卒中预防的左心耳封堵治疗。房颤门诊时间为周四下午。

本病例分为病史特点、主任点评、手术过程、主任总结四部分,穿插注意事项及说明。

病史特点

患者夏某,男,81岁。本次因“反复室速”由心外科转入心内科。

  • 患者20年前“心梗”外院药物治疗。

  • 5年前再发心梗,外院CAG提示为“三支病变,EF 31%”,后转入十院心外科行CABG:SVG-DIA-LAD-PDA,122ml/min,PI3.2。

  • 本次因“胸闷”在心外科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室速”后经心内科会诊后转入。住院期间行24小时全导联心电图,记录到室速一阵,持续1小时17分钟,室速发作时心率不快,150bpm左右。

  • 患者既往有慢支、CKD病史。

  • 住院期间查血检查:三大常规、肝肾电解质、凝血等,未见明显异常。

  • 查心超提示:心脏扩大,室壁瘤形成,估测LVEF值 24%(Simpson's法)。

图1. 住院期间发作“室速”心电图及窦律心电图

发作时可见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形极宽(211ms),V1单向R波,avF导联可见室房分离,avR起始为R波,V2-6 均为负向波,提示左室心尖部来源室速可能大。恢复窦律后,可见前壁R波递增不良,室壁瘤改变心电图。

图2.住院期间行24小时全导联心电图,记录到室速一阵,持续1小时17分钟, 室速发作时心率不快,150bpm左右。

图3. 近期心超检查结果,该患者心梗后心衰,室壁瘤形成。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9mm,心尖部室壁瘤形成,范围36*22mm。 

赵冬冬副主任医师点评

患者反复室速发作(住院几天至少4次)、心梗后心衰(心功能至少III级),室速治疗的几个方法,各有利弊:

  • a.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存在基础窦律偏慢,会进一步减慢心率,需要起搏保护;

  • b. 射频消融:患者为心梗后心衰,室壁瘤形成,考虑心室内大片疤痕区存在,仅射频消融术中诱发存在一定风险,且安全起见仍需要除颤仪植入;

  • c. 起搏治疗±除颤功能:反复室速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可避免,但起搏植入后心室起搏依赖比例过高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 d. 再同步化治疗(CRT),理论上改善心功能,但术前QRS不宽,且经济负担较重;

  • e. 术前无数值阻滞,QRS不宽,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将是较为理想的方式,且经济上负担不重。

  • f.尽管最新的2018中国心衰指南指出希氏束起搏理论上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但,总体来讲,希氏束起搏取代CRT治疗仍然没有得到大多数指南的推荐。 

手术过程

(可直接参考图,关键步骤均有典型图供参考)

1、常规手术准备,选择左侧锁骨下静脉,但是,反复穿刺锁骨下静脉不能穿到(解剖定位及X线定位)。

注:对于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十院房颤中心会选择换到另一侧或者在逆行导丝引导下穿。

图4. 采用逆行导丝指引下完成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0.035’导丝配合5F JR4,顺利从右侧股静脉穿刺途径,进入左侧锁骨下/腋静脉,行造影指示左锁骨下静脉走行(左图)。留置导丝指引,并在RAO体位下穿刺到左锁骨下静脉顺利(右图)。 

2、 顺利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后,首先尝试放置左室电极。原拟采用CRTD为CD3371-40(MPP),所使用的电极为左室四极电极,可以左室双部位起搏理论寿命7.4-11.1年,左室十个向量可选。

5F专用鞘管行冠状窦造影,提示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等静脉不仅细小而且扭曲 (见视频1)。

视频1

图5. 行冠状窦静脉造影,提示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等静脉,不仅细小而且扭曲。反复尝试,左室四极电极不能到位,放弃继续植入。 

3、选择较软的0.014’Asahi Sion导丝,无法顺利进入理想静脉。后配合以5F Corsair微导管,顺利进入心中静脉,但四极电极不能通过近端扭曲(见视频2),放弃继续植入左室电极。

视频2

图6. 左室四极电极不能通过血管近端扭曲 

4、放弃继续植入左室电极,替代行希氏束起搏达到双室同步收缩的目的,来替代双室起搏。右室继续常规植入除颤电极(心尖部),但3830电极为双极与左室四极的插槽不能匹配,遂更换CRTD为CCCED DDDRV CD3231-40。

5、3830电极在C315鞘管辅助下,顺利置于希氏束附近,行起搏。8V及5V起搏下,QRS较宽。3.5V以下起搏时形态基本与术前自身窦律状态下QRS波较为一致,考虑为纯希氏束起搏。测试发现纯希氏束阈值仅为0.9V。

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推荐: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理论上比双室起搏更生理性。且明确指出HBP的一个适应证是左室导线植入失败患者。

图7. 电极置于His/旁,不同电压下起搏可见不同QRS波行变化。

8V及5V起搏下,QRS较宽。3.5V以下起搏时形态基本与术前自身窦律状态下QRS波(第一幅图)较为一致。测试发现起搏阈值仅为0.9V。我们将0.9V起搏下的V1导联放大至64倍,可见清晰的起搏器信号,起搏信号和qrs波之间存在等电位线,为HV间期。

6、牵拉电极确认固定较好,并通过穿刺鞘管行心室造影,确认电极前端有较多固定在室间隔内(见视频3)。

视频3

图8. 心室造影,确认电极前端有不少一部分固定在室间隔内(视频3)。

注:希氏束起搏的一个“担忧”是电极的固定和起搏效果的持续性。我们早期前20例左右的电极固定在希氏束位置后,多在较大的电压下夺获希氏束[见前序病例; [“菜鸟说EP”(7)之希氏束起搏的“前世今生”],这种情况下多仅仅固定在高位室间隔较浅(当时未做右心室造影),存在电极脱落的风险;而目前后30例多把电极旋进较深的位置,获得较低的希氏束起搏阈值。而电极旋进室间隔深度通过右心室造影完成。我们调整LAO体位,使脊柱影位于心影左1/3左右体位。

7、继续常规完成7122除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置于右心耳)植入,并连接入CRT-D,逐层缝合伤口。

右心耳:起搏阈值 1.2V,阻抗 700Ω,感知2.2mv;

右心室:起搏阈值 0.8V,阻抗 940Ω,感知18mv;

左室电极(3830电极于His束/旁):起搏阈值 0.9V;

注:本例CRT-D最后使用CD3231-40机器,其中左室电极为双极,接口与3830电极匹配。

图9. 术后影像提示三个电极分别置于右心耳(右房电极)、右室心尖部(除颤电极)及高位室间隔(3830电极) 

8、植入CRT-D后,即刻程控, 测试/设置参数如下:

右房:起搏阈值 0.75V/0.5ms脉宽(双极),阻抗 460Ω,感知1.0mv(双极);

设置起搏阈值2.5V(3.3:1)

右室:起搏阈值 0.5V/0.5ms脉宽(双极),阻抗 550Ω,感知 >12mv;

设置起搏阈值2.5V(5:1)

左室电极(3830电极于His束/旁):起搏阈值 1.5V/0.5ms脉宽(双极),阻抗380Ω;

设置起搏阈值3.5V

设置AV间期为200ms/150ms,设置最短AV间期为100ms。将左室电极(希氏束电极)提前80ms,心室起搏为完全左室电极(希氏束电极)起搏.

常规设置室速终止方案:患者多次发作室速,心率150bpm左右。设置如下:

  • ①慢室速,140-170bpm,仅观察

  • ②快室速,171-213bpm,给予ATP尝试终止3阵备3级递增放电。

  • ③“室颤”,>214bpm,给予ATP尝试终止1阵备3级递增放电。

图10. 植入CRT-D后,即刻程控(部分截图)。

注:预估术后用药将使AV间期延长,而会有较高比例的心室起搏,因此我们设置AV间期分别为200ms(起搏的AV间期)和150ms(感知的AV间期),保证双室同步起搏。术中所测HV间期达到80ms,所以我们设置左室提前80ms。而80ms也是CRT-D能设置左室的最大提前值。

图10. 起搏器植入术后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提示术后心电图为完全起搏,QRS波不宽,与术前基本一致,仅心律增快(心衰发作)。.png

图11. 起搏器植入术后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提示术后心电图为完全起搏,QRS波不宽,与术前基本一致,仅心律增快(心衰发作)。

9、患者因年龄较大,手术快结束时发作心衰,对症处理。转入CCU观察,稳定病情后次日转回普通病房。CCU12导心电图提示窦速,完全心室起搏。

注:V1导联QRS为rS型、宽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但其他胸前导联起搏器信号后紧跟心室除级,未见明显等电位线(HV间期),考虑内膜+希氏束起搏。主要是植入后起搏电压较高缘故。

图12. CRT-D植入术后CCU观察期间当天心电图

可见为心房感知心室起搏(VAT)模式,完全心室起搏,V1导联QRS宽度较术前无明显增宽,仅心律增快(当时心衰发作)。但其他胸前导联起搏器信号后紧跟心室除级,未见明显HV间期,考虑内膜及希氏束起搏。 

10、术后第二日再次行程控, 双极起搏比例>99%,测试/设置参数如下:

右房:起搏阈值 0.5V/0.5ms脉宽(双极),阻抗 440Ω,感知1.7mv(双极);

右室:起搏阈值 0.75V/0.5ms脉宽(双极),阻抗 530Ω,感知 >12mv;

左室电极(3830电极于His束/旁):起搏阈值 1.5V/0.5ms脉宽(双极),阻抗380Ω;

降低起搏阈值至2.5V。

图13.再次程控(术后第2天),提示双极起搏比例>99%。 

11、术后继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住院期间持续记录48小时,可见术后心电图QRS波形及时限较术前基本相同,但可见PR间期明显缩短140ms左右。同时,记录到一阵较长时间的室速,心律较慢150bpm左右,未达到CRT-D干预的下限(170bpm),通过用药后终止。 

图14. “杂交”CRTD植入术前术后心电图对比

“杂交”CRT-D植入术前(术前1天)、术后心电图(术后第4天)对比,可见QRS波形较为一致,QRS时限也基本相同。但可见术后PR间期(AV间期)明显缩短,考虑为纯希氏束起搏所致。

赵冬冬副主任医师总结

患者,较高龄,频发室速,心梗后心衰,EF极低,且平素未用药状态下心率较慢(平均56bpm)。虽术前QRS未见明显增宽且未呈左束支阻滞图形,考虑用药治疗室速后,将会有较高比例的起搏。普通的RV起搏将加重心功能负担,甚至恶化心功能。

我们首先选择CRT-D治疗,但LV电极因血管较细较扭曲,不能到位。遂尝试LV电极置于希氏束。最新的2018中国心衰指南指出HBP理论上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

术中通过调整三支电极的设置,保证术后希氏束起搏比例>99%,预计对保存患者的心功能将有好处。该患者目前随访3周,近期入院行30天的常规程控。

上海十院房颤中心简介

十院房颤中心专家列表全家福2.png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在建立房颤规范的筛选和诊断流程、规范房颤治疗方案、规范房颤导管消融术式、规范房颤抗凝或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事件、全程规范化监测与随访、以及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关键治疗技术包括:房颤冷冻消融、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消融加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房颤希氏束起搏术、食道超声检查术及远程心电实时监测预警随访平台等,我中心有2位全球冷冻消融带教专家,2位全球左心耳封堵带教专家,是国家第一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第一批“心房颤动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卫计委“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