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指南精读】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之癌症相关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筛查和评估标准

2021-10-21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癌症筛查非原创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 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9): 852-872.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发现,癌症与疲乏关系密切,癌症相关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癌症相关性疲乏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工作、社会关系、情绪、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可导致部分患者治疗中断,甚至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目前中国尚无相关的指南可用于指导癌症相关性疲乏的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专家对癌症相关性疲乏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及时传递重要信息,指导临床实践。


这部指南涵盖了癌症相关性疲乏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中医证候类型、筛查、临床评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为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癌症相关性疲乏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改善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结局。


小编将此指南分为三部分进行分享,本篇为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癌症相关性疲乏(CRF)的影响因素、筛查和评估标准。


前期回顾:【指南精读】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一)



1

CRF的影响因素

CRF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肿瘤常见症状。


目前认为CRF的影响因素包括

  • 肿瘤性因素,

  •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因素(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

  • 肿瘤并发症或并发症相关因素(贫血、甲状腺功能紊乱、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

  • 慢性合并症状因素(慢性疼痛、睡眠紊乱及低免疫力等)

  • 社会心理因素(应对方式、焦虑和沮丧等)。


1.1 肿瘤性因素(表1)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及神经传导,进而引起体重减轻、发热、出汗、贫血及疲乏。


国内多项研究显示,肺癌患者CRF发生率为70%~100%,高于其他癌种,且程度多为中重度。另一项研究显示,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CRF发生率(40%和33%)高于前列腺癌(17%)。CRF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症状,约1/3患者存在慢性疲乏,1/4患者存在持续疲乏,且持续时间>10年。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持续性疲乏者达40%。


微信图片_20211015172053.jpg



1.2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因素(表2)


1.2.1 免疫治疗/生物治疗


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引起的CRF与患者接触<无建议>/外源性细胞因子(IFN及IL等)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使用过IFN的患者70%以上会出现疲乏,免疫治疗与化疗、单克隆抗体、抗血管生成药物和靶向治疗联合应用时,CRF发生率从12.0%~37.0%升高至71.0%。疲乏是PD-1抗体治疗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如PD-1抗体治疗进展性骨肉瘤时约30.0%的患者会出现疲乏症状。


微信图片_20211015172055.jpg


1.2.2 手术


手术是癌症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疲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有关。手术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代谢改变和应激反应。


有研究表明,86.6%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存在轻-中度疲乏,而术后中重度CRF的发生率为100.0%。


另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术后CRF发生率为91.8%。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采用同步放化疗,CRF发生率为97.1%


1.2.3 放化疗


放化疗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组织细胞损伤、细胞毒性药物降解产物聚集和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等。化疗本身可导致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等消化道症状。


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放疗和化疗的患者,CRF发生率分别为90.0%和80.0%。另有研究显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开始治疗的第1天CRF发生率高达60.9%。培美曲塞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较安慰剂组更容易出现药物相关性疲乏。


1.2.4 其他


辅助内分泌治疗或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更容易出现CRF。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存活者中,56.0%的患者患有中重度CRF。目前或既往接受ADT的前列腺癌存活者比从未使用者更易患CRF。


一项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CRF发生率为37.5%。


一项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CRF发生率高达63.0%。根据专家临床经验,有些诊断手段可加重CRF症状,如造影检查和创伤性检查等,但目前尚无相关循证医学依据。


1.3 肿瘤并发症或并发症等相关因素


1.3.1 治疗并发症的影响

癌症治疗的并发症如贫血、感染、疼痛、肾功能不全、心衰、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CRF。


1.3.2 社会心理因素

癌症诊断后,患者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由此导致的恐惧、抑郁、沮丧、焦虑、睡眠障碍、悲伤、痛苦等可能加重患者CRF的程度。


2

CRF的筛查和评估

指南建议:

①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应使用适合其年龄阶段的评估工具进行疲乏筛查,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也应定期进行评估,有临床指征时随时评估(Ⅱ,B);


②应使用简单有效的工具进行CRF筛查(Ⅱ,B);


③针对中重度CRF患者,应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旨在确定并发症和可治疗的因素(Ⅱ,B)。


CRF的临床诊治流程见图1。


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 (GRADE)四级系统对证据划分质量等级(附表1)。


微信图片_20211015172103.png

图 1 CRF的临床诊治流程图


2.1 CRF的筛查(图2)

建议使用与患者年龄相适应的疲乏评估工具进行CRF的筛查,年龄>12岁的患者采用0~10量表(0:无疲乏,10:能想象到的最为严重的疲乏程度),7~12岁的患儿采用1~5量表(1:无疲乏,5:最疲乏),5~6岁的患儿采用查。无疲乏或轻度疲乏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应共同接受疲乏管理策略的教育,建议定期进行筛查和评估。


一项研究表明,10点疲乏数值评分量表(NRS)是最好的筛查工具。有研究将疲乏强度分为轻度(1~3分)、中度(4~6分)和重度(7~10分)。


采用NRS进行筛查简单且直接,常用于一般患者,当NRS≥4分时,有必要使用更具体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是CRF评估量表,分为单维度量表和多维度量表(附表2)。


微信图片_20211015172106.png

图 2 CRF的筛查流程图


2.2 CRF的初步评估(图3)


2.2.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对轻度CRF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管理疲乏的常用方法等,并定期评估其疲乏程度。对中重度CRF患者,需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伴随症状等。


该评估主要是对患者当前疾病状况的评估,包括疲劳开始时间、模式、持续时间、随时间的变化、伴随症状和缓解因素及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治疗类型和时间长度、导致疲乏的因素、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最近的住院情况等。确定疲乏是否与患者的癌症复发或进展有关。癌症复发或进展是对患者疲乏进一步评估的重要因素,若确定疲乏与癌症复发或进展无关,需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在癌症治疗和生存中的重要作用。疲乏是影响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老人。在协助日常生活方面,护理者应提供癌症特定的支持,如监测治疗不良反应、协助疲乏和疼痛管理、管理药物及其他形式的支持,可靠的护理人员可显著提高患者应对CRF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11015172108.png

图 3 CRF的评估流程图


2.2.2 评估可治疗的因素


导致CRF发生、加重的因素包括:

  • 疼痛、

  • 情绪困扰(如抑郁、焦虑)、

  • 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安腿综合征)、

  • 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如睡前摄入咖啡、含糖量高的饮食等不良习惯、

  • 不良的睡眠环境、

  • 入睡前无法有效缓解自身压力等)、

  • 营养失调(体重增加或减少、热量摄入变化、营养摄入障碍、贫血、维生素不平衡、液体和电解质失衡)、

  • 体能下降、

  • 药物的不良反应、

  • 酗酒、

  • 药物滥用

  • 某些非癌性伴发疾病。


其中,对于非癌性伴发疾病的评估应包括心、肺、肾、胃肠、肝、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潮热、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机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和感染等。同时,也应警惕酒精或药物滥用的迹象,这些不良习惯通常会导致或加重其他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从而加重疲乏。


2.2.3 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


选择合适的CRF干预措施,在完成上述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评估患者不同阶段(正在积极接受抗肿瘤治疗、治疗结束后或临终阶段)的临床状况。


2.3 CRF的动态评估

CRF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肿瘤常见症状,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全过程,因此,实现对肿瘤患者CRF的动态评估(如住院期间、随访时和有疲乏症状时)尤为重要。


为方便实现动态评估,推荐信息化的测评工具代替纸质测评量表。专家建议患者每周可进行2~3次自我评估。对于既往放化疗出现CRF症状的肿瘤患者,再次治疗时建议提前对CRF进行干预。




后续内容,敬请期待~


中国癌症杂志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