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2025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 2025)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ERS 2025以“全球呼吸健康(Respiratory health around the globe)”为会议主题,呼吸医学领域的专家与学者齐聚一堂,为广大呼吸学者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侯刚教授团队受邀参与学术交流,其中口头发言4项(1项获“ERS Congress 2025最佳摘要”),壁报交流4项。研究内容涵盖胸膜介入诊断技术、冷冻活检技术及慢阻肺病介入诊疗技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特邀侯刚教授回顾他们团队在ERS 2025大会中的“中国之声”。
-- 侯刚教授团队合照--
ERS 202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引导胸膜活检研究
主要完成人 邓明明医师
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是常见且棘手的临床问题。传统经胸超声引导胸膜活检(TUSPB)是获取组织学确诊的首选方法之一,但其在恶性胸膜疾病的诊断敏感性仍待提高。
邓明明医生进行口头发言
侯刚教授团队率先提出将超声弹性成像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并建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引导胸膜活检(UEPB)的术式(ERJ 2019, AATS 2023)。本次会议上呼吸介入研究组邓明明医师就超声弹性成像引导胸膜活检术与传统经胸超声胸膜活检术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口头发言。研究结果显示,与TUSPB相比,UEPB显著提升了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在影像学胸膜增厚≤5mm的情况下仍对恶性胸膜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解决了常规技术的一个关键弱点。该研究成果9月11日发表于ERJ。
ERS 2025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隧道纵隔冷冻活检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人 郑子文博士 侯刚教授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纵隔冷冻活检技术(EBUS-TBMC)是对当前经典活检技术EBUS-TBNA的重要改进手段。此前,侯刚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隧道纵隔冷冻活检术(EBUS-TBMC via a tunnel)作为一种新型的EBUS-TBMC术式(EUSJ 2024, Respiration 2024)。
郑子文博士就纵隔冷冻活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口头发言
本次会议上郑子文博士就《EBUS-TBMC在非转移性纵隔淋巴结中的诊断效能与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口头发言。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技术EBUS-TBNA,EBUS-TBMC在非转移性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同时,侯刚教授作为技术提出者在Clinical experience share 环节向国际同行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团队最新研究进展。另外,研究团队对纵隔活检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网状Meta分析,相关成果在本次大会以壁报形式进行交流。
ERS 2025
呼吸介入诊疗新器械的研发与验证
主要完成人 侯刚教授 童润主治医师
针对当前可弯曲胸腔镜取材能力有限,硬质内科胸腔镜在胸腔内可抵达性不足的问题,侯刚教授作为发明人在本次大会的“未来介入技术”版块就国产直通道可弯曲内科胸腔镜与半硬质活检钳的研发历程与临床前期验证的结果进行了口头发言。该器械结合了可弯曲胸腔镜可操作性强、胸腔内可抵达性高与硬质胸腔镜取材能力强的优势,在体外模型测试、动物模型与早期临床验证中均展示出较传统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取材能力上的优势。同时,侯刚教授还介绍了即将开展的评估直通道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取材能力与安全性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大会主席Daniela Gompelmann教授表示非常期待后续的研究成果。团队将在国内同行的帮助下尽快完成相关临床研究,为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侯刚教授进行口头发言
针对当前肺气肿表型慢阻肺病疾病负担重,支气管内活瓣置入肺减容术仅有进口产品可选的现实问题,侯刚教授牵头设计了新型支气管内活瓣。该活瓣现已完成了前临床试验与早期临床验证。相关成果以壁报交流的形式由呼吸介入研究组的童润医生进行汇报,并与国际同行进行广泛交流。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希望在国内同行的帮助下能够为患者提供国产化解决方案。
童润医生做活瓣肺减容壁报交流
ERS 2025
整合多组学分析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相关风险驱动因子与治疗靶点
主要完成人 芦烨博士 张勤博士后
本研究幸运地入选了ERS Congress 2025 最佳摘要!
第一作者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芦烨博士,主要负责生信分析部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勤博士后负责临床验证工作。
张勤博士后进行口头发言
张勤(现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表研究团队进行了口头发言。此次研究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层次上,确立了SLAMF1等基因作为慢阻肺病的因果性风险驱动因子,又经过GEO数据库和临床样本验证,证实SLAMF1有望作为慢阻肺病炎症相关风险驱动因子与治疗靶点。本研究尚不完善,后续仍需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加以验证。
ERS 2025
冷冻肺活检技术的学习曲线与定位技术评价研究
主要完成人 邓明明医师
团队在本次大会的壁报交流板块汇报了国内3家中心、6名医生的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的学习曲线,为该技术未来的术式推广与教学模式提供了临床数据支撑。此外,团队也开展研究对定位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相比于CBCT,透视技术在诊断率和安全性方面均无显著的差异。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在不具备CBCT的医疗机构中,在透视下开展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依然是有效且安全的。为未来术式规范化与推广提供了循证学依据。
感谢侯刚教授团队的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