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成果名称: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预后差异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发表期刊:《重症监护》[Critical Care,IF(2022):15.1]
通讯作者:张伟珍教授 陈伟教授
第一作者:汤阿玲 石怡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本研究首次从循证医学角度,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与脓毒症预后的差异提供高级别医学证据,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性意见。
细菌是导致脓毒症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同类别细菌感染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疾病性质,结局与预后相关性尚不清楚,已有的散在性研究因样本、设计缺陷、不一致发现等不足以提供明确且有质量的研究结论。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脓毒症在致病机制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的预后差异尚不明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伟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重症医学期刊《重症医学》(Crit Care)上发表了一项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预后差异的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了45项涉及革兰阴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预后的观察性研究,涉及5586名受试者,其中27项为高质量研究,18项为中等质量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脓毒症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脓毒症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OR 0.95, 95% CI 0.70–1.28)。亚组分析显示,根据生存随访时间,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在血清炎症因子方面,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但IL-6和白细胞计数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凝血功能、住院时间或ICU住院时间方面,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最终研究得出结论,尽管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脓毒症的重症发生率和炎症因子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脓毒症,但两组在生存率、凝血功能或住院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为临床早期预判疾病病情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纠正了临床长期存在的革兰阴性细菌相关脓毒症预后更差的观点,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性意见。
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宿主通过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在脓毒症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持续活化,进而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不可逆转的组织损伤和死亡。
不同类别细菌引起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机制存在差异,涉及细菌成分(细胞壁、细菌分泌产物)和宿主反应[易感性、原发性(免疫)反应、继发性(组织)反应等]等因素。机体对不同结构的革兰阴性细菌与革兰阳性菌产生的病理反应亦存在根本差异。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包括如脂多糖(LPS)、肽聚糖(PGN)和脂磷壁酸(LTA)等,细菌在机体内繁殖或死亡裂解时,LPS和其他细胞壁成分被释放,其毒性部分脂质A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革兰阳性细胞壁结构与革兰阴性细菌的结构明显不同,主要包含PGN、脂壁酸(LTA)的单细胞膜。不同的病原菌感染类型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是脓毒症患者终点事件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认为引起细菌性脓毒症的主要微生物是革兰阴性菌。而近20年来,革兰阳性细菌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也是引起脓毒症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死亡率被发现并不低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在细菌耐药方面,革兰阳性菌的耐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尽管现在对抗菌药物的研发正在进行,但是革兰阳性菌的危害性和它受到的关注度是不匹配的。
研究团队直面不同临床观念的争议,针对临床要点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为临床早期预判疾病进展与病情演变提供了高级别医学证据,所得出的颇具颠覆性结论或将对今后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预后关联的临床判断产生较深远影响。
张伟珍
上海市名中医陈伟工作室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脏衰危重症的临床工作。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老年病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危重病分会委员。
陈伟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伟工作室导师,美国哈佛大学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汤阿玲
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重症医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发表论文数篇,累计影响因子30分。主要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病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擅长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研究。
石怡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伟名中医工作室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危重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重症呼吸组学成员,同时担任浙江树人学院中医人工智能研究所特聘顾问。获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卓越中医人才项目及龙华医院优秀青年人才临床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重症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在融合现代与传统医学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提出“菌毒同治以袪邪,益气活血以扶正”的观点,丰富了对感染性疾病的理论认知,优化了中西医治疗的临床实践。
团队针对重症感染开展了临床治疗学、病理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层次、系列化研究,聚焦疾病共性机制、多重信号通路、基础理论挖掘、药物价值分层分析、重要器官保护五大模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SCI 15篇(总影响因子>175),出版专著2部,培养硕博研究生16名,团队前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以及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