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近日中国房颤注册研究的一项分析表明,在发生脑中风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仅40%在3个月内开始口服抗凝药物。
这项研究共对108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均新发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
进一步分析显示,保险报销比例高、脑卒中前后房颤发作、脑卒中前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均增加了抗凝治疗的可能性。
而年龄较大、男性和更高的改良 HASBLED 评分都与启动抗凝治疗可能性降低相关。
这项研究中,434例脑卒中后3个月内启动抗凝治疗者中,396例患者完成了26.9个月的随访。
研究还发现,42.4%在脑卒中后2年内停了抗凝药。
分析显示,接受过射频消融者更有可能停止口服抗凝药。
而校正后的生存曲线显示,有射频消融史的患者停用抗凝药后生存率降低。
图1 脑卒中后3个月内启动抗凝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根据有无射频消融治疗史进行的生存曲线分层分析
研究者介绍,德国和意大利新发脑卒中后3个月启动口服抗凝治疗的比例均为69.5%。
而且之前一项基于社区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群中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中仅6%口服抗凝药物。
研究者指出,在提高患者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面还需多加努力。
比如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指南不建议就此避免应用抗凝药物,而且这些患者抗凝治疗后临床净获益甚至更大。
因此,临床上需要做的是,在启动抗凝药物之前尽可能消除或改善出血风险因素,比如控制高血压、改善肝肾功能、停用抗血小板药、戒酒等。
此外对于高龄、有脑卒中病史或出血病史这类不可改风险因素者,需频繁随访和监测。
在使用药物方面,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比华法林要低,可考虑使用。
另外,指南还强调,对于脑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应终身接受抗凝治疗。
但当前这项研究中,42.4%的患者在2年随访期间停止抗凝,其中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史是其中独立因素。
射频消融后抗凝治疗还需更多更有力证据去明确。目前相关指南指出,接受不接受抗凝治疗,应考虑CHA2DS2-VASc 评分而不是房颤负担,脑卒中风险较高的房颤患者无论是否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均应持续服用抗凝药物。
根据2019年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2018年,我国有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处方抗凝药的比例为56.7%。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