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董漪
第15届世界卒中大会(World Stroke Conference, WSC 2023)第二日,卒中影像学进展日新月异,不再仅局限于应用头颅CT除外脑出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确认脑梗死病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被应用于临床研究。
1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Xindi Song首先报道了一项缺血性卒中后恶性脑水肿的神经影像学预测荟萃分析(Neuroimaging factors for prediction of malignant brain edema after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纳入了83项研究的17216例患者,涉及影像学的七个维度:早期缺血征象、早期脑水肿征象、剩余脑容量储备、脑动脉特征、基线脑灌注(CTP)状态,再灌注后参数及其他。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他们的研究得出传统影像学特点,如更大的缺血病灶、早期脑水肿征象、更长动脉闭塞、更严重的脑灌注不足等都是增加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然而,基线侧支循环良好及血管再通是减少恶性水肿的保护因素。另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恶性水肿与10小时的梗死核心低ADC值(SMD -1.73, 95%CI -2.34 to -1.13)、24小时的脑净含水量(NWU)低(OR 2.59, 95%CI 1.64-3.54)、减少6小时脑脊液容量(SMD -1.37, 95%CI -2.43 to -0.32)、增加21小时视神经髓鞘直径(SMD 1.24, 95%CI 0.76-1.73)有关。再灌注治疗后的患者,手术后24小时CT出现强化病灶(OR 8.18, 95%CI 3.69-18.12)会增加恶性水肿风险,术后6.5小时良好再灌注(OR 0.17, 95%CI 0.11-0.26)有助于减少恶性水肿风险。
2
德国学者,来自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Hamburg-Eppendorf的Gabriel Broocks针对“是否需要CTP进行取栓决策”进行了研究。EXTEND研究是首个根据CTP决策梗死-半暗带的取栓研究,但是如若没有“不匹配”呢?如下图,仍有获益可能。
该研究纳入CT基线资料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是否合并CTP不匹配1:1纳入患者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筛选7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CTP不匹配”组患者110例,其中66%患者实现了成功再通,与90天时功能独立密切相关(aOR: 5.92, 95%CI 1.10~31.79, p=0.04)。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基线ASPECT评分3~7分、年龄及梗死体积可影响血管再通的治疗效应。作者通过数据趋势发现取栓治疗在年龄<70岁及基线ASPECTS 3~7分的患者中最有效,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依然得出类似趋势(17% vs 23%, p=0.42)。
在此之后,他继续带来了一项大梗死核心患者中CTP梗死核心大小与良好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其研究发现630例ASPECTS≥6的患者中,9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14.4%)存在大梗死核心。经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血管再通的治疗效果类似大梗死核心/ASPECTS≥6(+25.8%, 95%CI 16.3-35.4, p<0.001)vs ASPECTS≥6/梗死核心<50 mL(+14.9%, 95%CI 5.7~24.1, p=0.002)。再通治疗(aOR: 3.87, 95%CI 1.66~9.00, p=0.002)及更大梗死核心(aOR: 1.04, 95%CI 1.02~1.05, p<0.001)与过度评价梗死核心相关。作者总结这一发现认为,ASPECT评分6~10分的患者中,更大梗死核心(rCBF<30%)意味着更大的治疗效应。
3
加拿大的Stefan E. Poirier带来一项非常领先的[18F]FEPPA-PET/MRI研究,探索卒中后神经炎症反应与白质损伤的相关性。纳入12例患者,应用磁共振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监测脑白质束的分布,FEPPA-SUVr标记神经炎症。如下图所示,左侧颞叶梗死可累及左侧深部脑白质束。
如下图所示,红色标记梗死,黄色标记白质损伤范围及两者可能的相关性的分布特点。
所以,作者认为,先进的[18F]FEPPA-PET/MRI可标记卒中6个月时,小胶质细胞活动增加(神经炎症)及脑白质中神经微结构的完整性破坏(FA降低)。这项研究将在更大样本中证实神经炎症、脑白质损伤及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4
来自美国Houston Methodist Research Institute的Kelvin K. Wong带来的研究是关于平扫CT中评价脑净水摄取(Net water uptake, NWU)的技术。全脑NWU成像及Z-评分地图在大多数病例中得以验证。该研究中的Z-评分方法可显著改善急性卒中在NCCT上的可见性,足以鉴别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下图为典型病例,可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相匹配。
以上这些影像学进展可帮助临床医师为更好地诊断和预测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提供依据和手段。
来源:SVN俱乐部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