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10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方文峰、杨云鹏团队牵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OptiTROP-Lung04,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同时,该研究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主席论坛上由张力教授作口头报告,获得双重国际权威认可,彰显了中国学者在肺癌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该研究是由中国研究者牵头、采用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创新药,且全程在中国开展完成的III期注册研究,是全球首个证实TROP2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同时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期与总生存(OS)期的关键研究,为肺癌靶向耐药后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该研究结果,2025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EGFR-TKI治疗进展的局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张力教授团队围绕芦康沙妥珠单抗开展的系列临床研究成果第四次登上国际学术权威期刊。从持续产出高质量研究到打破国际壁垒,这一系列突破不仅印证了国产原研药的临床价值,更标志着中国研究者牵头的中国肺癌创新药研究正式从 “机制探索” 阶段,迈入全球 “临床引领” 新阶段。
OptiTROP-Lung04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多中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对比含铂双药化疗,在EGFR敏感突变、经EGFR-TKI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填补该人群单药治疗无明确总生存期获益的临床空白。
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中位PFS达8.3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4.3个月(HR=0.49,95%CI: 0.39–0.62,P<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1%,成为全球首个TROP2 ADC单药治疗该人群实现PFS显著获益的III期研究。
经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图
关键次要终点总生存期突破了既往多项针对该人群研究无显著获益的治疗瓶颈,实现了兼具统计学意义与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在本次数据分析截止时,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化疗组为17.4个月(HR=0.60,95%CI:0.44–0.82,双侧P=0.001),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0%。化疗组近20%患者进展后接受了ADC治疗,在校正后续治疗影响后,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仍显著改善总生存期获益(HR=0.56,95%CI:0.41–0.77),死亡风险降低44%,再次充分证实了该药物的生存获益优势。
总生存(OS)曲线图
客观缓解率(ORR)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组高达60.6%,显著高于化疗组的43.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3个月,较化疗组的4.2个月延长约4个月,充分体现出更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TROP2 ADC在攻克肺癌的进程中,曾遭遇重大挫折——最早两款国外研发的TROP2 ADC药物,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未经选择人群的III期注册研究中,均未能达到主要终点而宣告失败。
为验证这一发现,团队进一步开展机制探索研究,最终证实EGFR突变能够增强芦康沙妥珠单抗的细胞内吞作用,进而提升抗肿瘤活性。这一突破性发现,为TROP2 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后续开发指明了方向。
此后,针对EGFR突变耐药人群的多项注册临床研究相继启动。随着相关研究的积极结果,芦康沙妥珠单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肺癌适应证的TROP2 ADC。从精准锁定优势人群到推动药物成功获批,中国研究者不仅打破了全球肺癌研发的僵局,更以“中国智慧”为标杆,正引领全部肺癌研发迈向精准化新方向。
目前,张力教授团队正在开展针对一线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OptiTROP-Lung07研究,以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对奥希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立足中国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需求,探索从“克服耐药”到“延缓耐药”的新路径,为全球肺癌患者提供更坚实的“中国答案”。
本研究由全国65家医院共同完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张力、主任医师方文峰、主任医师杨云鹏,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葛均友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方文峰、湖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邬麟、山东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孟祥姣、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煜、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左玮、四川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姚文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谢嫣嫣为并列第一作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导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肺癌首席专家,国家杰出医师(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肺癌精准医学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专家委员会肺癌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ACA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JAMA、BMJ、Nature Review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Medicine、柳叶刀-肿瘤学、柳叶刀-呼吸医学、JCO、Annals of Oncology、Cancer Cell、JAMA Oncology等发表论著300余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PI、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青年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成果发表在NEJM,JAMA,BMJ, Nature Medicine ,Cancer Cell,STTT, Lancet Oncology,JCO等期刊。2023、2024和2025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内科副主任。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EJM,Lancet, Lancet Oncology,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Cancer Cell, STTT,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发表论文。
通讯员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赵现廷 陈鋆 文朝阳 周昕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