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生儿胆道闭锁伴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医学笔记

2021-08-07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胆道闭锁
病情播报

3月女婴,主因“皮肤黄染3月,胆道闭锁术后1月余,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1月”入院。患儿生后1周即发现皮肤黄染,伴小便色深,大便发白。生后2月行先天胆道闭锁肝门空肠Roux-y成形术,术中病理符合肝外胆道闭锁致胆汁性肝纤维化(Ishak分期 4期),查血巨细胞病毒IgG及IgM阳性(+),血CMV-DNA(-),CD系列及免疫细胞细化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炎症指标不高。术后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感染、保肝利胆治疗,皮肤仍明显暗黄染,伴白陶土样便,肝酶、GGT及总胆红素仍高,肝硬度升高,为行抗病毒治疗再次入院,完善听力、眼底、头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1周后肝功能、总胆红素及肝硬度未见明显好转,监测血氨逐渐升高(96 umol/L),凝血功能轻度异常,胆汁淤积仍进行性加重,呈肝硬化趋势。

1.png


胆道闭锁伴发巨细胞病毒感染

PART ONE
概述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婴儿期常见的严重肝胆系统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导致胆汁淤积及进行性肝纤维化直至肝硬化,危及患儿生命。如确诊胆道闭锁,应施行Kasai手术实现胆汁引流。但即使Kasai手术重建了胆汁引流,缓解了胆汁淤积,很多患儿仍会有缓慢进展的肝病,绝大多数胆道闭锁患儿最终需要肝移植,该病仍是目前小儿肝移植的最常见原因。B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BA最初由病毒感染触发,人们发现嗜肝病毒感染似乎在肝病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png

 图1:胆道闭锁及KASAI手术解剖图


PART TWO
发病机制

胆道闭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已经提出了BA的诸多病因,先天性畸形学认为胆道闭锁是先天发育畸形的结果,但从大量流产儿、早产儿或死胎儿的胆道解剖中未发现胆道闭锁。当前多数病例被认为是围生期或后天获得,少数病例为先天性。当前多数研究焦点集中于胆系的自身免疫炎性反应造成胆管损伤、狭窄、闭锁,而免疫炎性反应的触发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认为胆道闭锁与嗜肝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其中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关系最为密切。动物模型已提供了病毒参与的直接证据,特别是CMV,研究已证实其注射到豚鼠体内会导致胆管上皮炎性损伤,但针对人类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部分研究发现胆道闭锁患儿有较高的CMV感染率,BA患儿CMV活动性感染的比例约为30%~64%,目前认为CMV在入侵肝细胞的同时也侵犯胆管上皮细胞,造成胆管炎症、纤维化、胆管上皮增殖,继而使胆管发生狭窄或闭锁,这种后果与免疫机制有关,故临床表现为肝细胞破坏和淤胆症状。但CMV引起免疫损伤的具体机制尚待阐明,短暂的病毒感染如何引起如此强烈的炎性反应,以致胆管闭塞,胆汁淤积,以及不可避免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一直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PART THREE
诊断及治疗

血液中CMV-DNA、CMV-PP65抗原、CMV-IgM阳性并不能完全代表肝脏组织中CMV感染的存在状况,其阳性结果仅能作为患儿受到CMV感染的依据。CMV感染相关性胆道闭锁可出现严重的生化指标异常,胆红素、ALP和AST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脾脏增大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重于有黄疸的单纯CMV肝炎。既往研究显示,AST水平与APRi(反应纤维化程度)在此类患儿中明显升高,但与病毒载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可能反映了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和病毒血症高峰后纤维化的诱发。


胆道闭锁伴发CMV感染病例在术前治疗和术后管理方面仍未明确,当前仍以Kasai手术辅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术后效果差,则进行肝移植。目前,抗病毒治疗应用较少,用药时机和效果仍需要进一步评估。有文献报道,CMV除了直接侵害,早期侵入机体后可激发免疫反应,而更昔洛韦的作用是阻止CMV复制及其晚期蛋白产生,对自身免疫反应无明显作用,因此即使病毒血清学阴性,肝脏损害仍在进展,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抑制免疫炎性反应药物。既往研究中,67例胆道闭锁伴发CMV感染患儿均予以足疗程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但最终仍需要手术,更昔洛韦对于阻止慢性肝炎进展作用不大,因此对于严重胆汁淤积症患儿早期可试用足疗程抗病毒治疗,但要继续查找其他病因,以免延误病情。有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予缬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对于预防CMV感染具有积极因素。


PART FOUR
预后

大量研究表明,CMV感染可加重胆道闭锁的胆汁淤积和肝脏纤维化,因此合并CMV感染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胆道闭锁患儿的预后。围生期的CMV复制可能影响患儿术后黄疸消退及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一项国内meta分析发现CMV未感染组术后黄疸消退情况较CMV感染组更好,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证实CMV感染对BA患儿的预后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是否存在CMV感染可用作胆道闭锁的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  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 袁成莹、冯文雅

本文首发自BCH儿童感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