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甲亢,不仅和甲功有关......

2022-09-14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作者: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王彦平 丁弘


前  言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本用来形容经验不足的医生,但也有患者在疾病治疗方面存在这样片面的想法。有时候这种想法可能延误病情,比如本例中这位患者,简直酿成了大祸。


案例经过




我在血常规岗位发现这样一份结果:


image.png

图1 患者血常规结果


白细胞这么低?结果可靠吗?涂片镜检后,数据真实。但是诊断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而且CRP>200mg/L,似乎是白细胞、中性粒升高才对。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矛盾呢?不知道患者是否首次来我院就诊,我试着在LIS中查询,还真的看到了患者之前的情况:


image.png

图2 一个半月前血常规结果


image.png

图3 一个半月前生化结果


image.png

图4 一个半月前甲功结果


image.png

图5 一个半月前2种甲状腺自身抗体结果


患者可能是在发现甲功的问题后,从心内科转到内分泌科,又加做了TSH受体抗体和TPO抗体检查。TSH受体抗体阳性结合症状和甲功可诊断为Graves病,甲亢中最常见的类型。


一个月前,复查过血常规:

image.png

图6 一个月前血常规结果


一个星期前,复查过甲功:


image.png

图7一个星期前甲功结果


原来是一位甲亢患者。起初,除甲功外,血常规和生化都没有问题。那么现在的情况会不会是甲亢药物造成的?我们知道,甲亢患者除了定期化验甲功,至少还要做血常规和肝功能,因为有些甲亢药是会引起肝功能破坏和白细胞减低的,甚至全血细胞减低。


患者当即入住普内科治疗,又做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和检验。


简要病史:患者女,52岁,1个月前在门诊确诊甲亢,予口服甲巯咪唑、维生素B1、普萘洛尔治疗,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发热,最高39°,于是自行停药,口服“肿节风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自觉咽痛减轻,但仍间断发热,因此就诊。


治疗经过:临床考虑可能是甲巯咪唑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①给予停用甲巯咪唑,头孢唑林抗感染,利可君升白细胞,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粒细胞,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等治疗;因纤维蛋白原高达危急值,疑因急性感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予那曲肝素抗凝;


②住院第二天,考虑患者为免疫力低下高危人群,不排除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加地塞米松抗炎;肾功异常,可能是严重感染、灌注不足导致急性肾损伤,予补液支持;房颤,可能与甲亢有关;


③第三天,适逢患者月经期,出血量大,停用那曲肝素,给予卡络磺钠止血,但此时处于高凝状态,用止血药恐有血栓风险;患者入院53小时后,周身湿冷,躁动不安,心率加快,血压测不出,血气回报为代谢性酸中毒,考虑感染性休克,经会诊转入ICU;


④转科后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中心静脉置管,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抗感染,艾司奥美拉唑抑酸,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粒细胞,血凝酶止血,氢化可的松抗炎;因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予以输入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


⑤家属要求转院,自动出院。


出院诊断:阴沟肠杆菌败血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粒细胞缺乏症、感染性休克、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颤动。


下面是患者部分检验结果:


image.png

图8 患者住院当天甲功和降钙素原结果


image.png

图9 患者住院当天凝血四项结果


image.png

图10 住院第三天生化结果


image.png

图11 住院第三天血气结果


image.png

图12 住院第三天血常规结果(已转入ICU)


image.png

图13 血培养结果


案例分析




患者本次仅64个小时的就医经历惊心动魄。我们从源头梳理一下来龙去脉:乏力就诊→确诊甲亢→服药一个半月→粒细胞缺乏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高凝状态、急性肾损伤、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休克(+月经期)→贫血、血小板减少、败血症(阴沟肠杆菌)......


甲巯咪唑(甲巯咪唑)是临床治疗甲亢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合成,从而阻碍甲状腺内酪氨酸的偶联,造成T4和T3合成受阻,但不影响碘的吸收及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且有免疫抑制作用,疗效确切。


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微的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少见反应有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胆汁淤积性黄疸。《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出:因甲亢本身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所以应在治疗前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和肝功能作为对照。


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绝对值<0.5×109/L)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严重并发症,老年患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多数病例发生在最初药物治疗的2~3个月或再次用药的1~2个月内,但也可发生在服药的任何时间。


临床表现是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病死率较高。建议治疗中定期监测白细胞,若中性粒<1.5×109/L时立即停药。中毒性肝病发生率为0.1%~0.2%,多在用药后3周发生,表现为变态反应性肝炎,病死率高达25%~30%。本例患者发生了粒细胞缺乏症,但肝功能没有明显破坏,仅胆红素轻度升高。


由于T4的半衰期为7天,加上甲状腺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约需2周时间,因此抗甲状腺药物发挥作用多在4周以后。常用药“甲巯咪唑”的副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而“丙硫氧嘧啶”是非剂量依赖性的,但它们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相等,约0.3%,并存在50%的交叉反应。因此对其中一种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不要换用另一种药物继续治疗,可在排除禁忌证情况下,考虑131I或手术治疗。有研究认为甲巯咪唑对白细胞、血小板影响较大,而丙硫氧嘧啶影响肝脏偏多。


2018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甲巯咪唑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在“注意事项”中加注:据报告,大约0.3%~0.6%的病例发生了粒细胞缺乏症,在治疗开始后数周或数月以及再次治疗时均可出现。建议患者在治疗初期3个月内每周检查1次血常规,维持治疗期间每月检查1次血常规。如出现口腔炎、咽炎、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在治疗初期3个月内每月检查1次肝功能,如出现厌食、恶心、上腹痛、尿黄、皮肤或巩膜黄染等,应立即就诊。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①骨髓细胞毒作用,选择性抑制骨髓粒细胞核酸代谢,造成粒细胞成熟障碍,其粒细胞减少程度与剂量相关;②免疫损伤,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粒细胞自身蛋白质或附着的蛋白质结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骨髓造血细胞破坏或成熟受阻;③与遗传基因差异有关。


总  结




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病率约0.5%,临床症状主要有:易激动、心悸、乏力、突眼、怕热、消瘦、食欲亢进等,女性多于男性。采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监测甲功、血常规和肝功能。此前,我还见过一位甲亢患者在服药期间只肯做甲功检查,不重视其他,造成血小板降至10×109/L。他怀疑自己是血液系统疾病,去了专科医院诊治,但后来排除了血液病,医生认为是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



来源:检验医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