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TAVR术后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SMART TAVR研究【心血管研究展播】

2024-04-1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TAVR术后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SMART TAVR研究

发表期刊:循环:心血管质量与结果》[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IF(2023):6.9]

通讯作者:刘先宝、王建安

第一作者:范嘉琪

主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推荐理由


TAVR患者术后存在早期康复不佳甚至出现不良预后,居家运动康复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者国际首次开展了TAVR术后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SMART TAVR研究,揭示了术后心脏功能锻炼和康复对预后的重要意义。



研究解读


TAVR患者术后存在早期康复不佳甚至出现不良预后,居家运动康复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者国际首次探索了TAVR术后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HUAWEI GT2)的新型管理模式,开展前瞻性队列SMART TAVR研究。


针对SMART TAVR的分析,纳入于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浙大二院接受择期经股动脉TAVR的22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这些患者在TAVR术前佩戴华为智能手表至少1天,其平均年龄为72.7岁,61%为女性。研究者通过智能手表共监测到有效记录59469人


结果显示,患者每日的步数在术后2个月内快速增加,此后,未发生复合终点事件(1年内全因死亡或再住院)的患者步数缓慢增加,而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患者步数则逐渐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6分钟步行距离每增加1米,患者TAVR术后每日步数增加4步;出院后每延后1个月,患者TAVR术后每日步数增加170步。


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患者TAVR术后每日步数增加,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逐渐下降,直至每日步数达到约5000步,之后趋于平稳。当TAVR术后每日步数低于5000步时,每日步数每增加1000步,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降低33%。但当每日步数超过5000步时,步数的增加并不会进一步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R=1.12,95%CI:0.70~1.79,P=0.645)。成果发表于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22 IF 8.27。



专家点评


王建安教授:该研究揭示了TAVR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功能锻炼和康复对预后的重要意义。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TAVR术后新型管理模式,为推动我国TAVR术后加速康复、早期出院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介绍


图片20.png
通讯作者
王建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973)、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负责人;围绕心力衰竭后心脏功能重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是心脏瓣膜和冠心病及相应心肌损伤与修复,取得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系列创新性成果;担任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刊(JACC: Asia)首任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共同主编,以通讯作者在NEJM、Circulation、JACC等发表论著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重大贡献和一等奖多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科技进步奖及白求恩奖章等。



图片17.png
通讯作者
刘先宝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委员(FAC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协会专家委员(FSCAI)、中华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曾多次留学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擅长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协助学科和王建安教授在国内领先开展经导管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指导欧洲、南美、亚太地区4个国家7大中心以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00家医学中心的手术。主持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


640.jpg
第一作者
范嘉祺

主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工学学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生。曾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Hadassah医院交流,辅修德语,晨兴文化中国人才学员。主要擅长心血管常见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的诊治和心血管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等方面。多次在全国及国际性心血管大会发言并获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浙江省多项科学基金研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于JACCJAHA等国际著名期刊。





团队介绍


心脏瓣膜团队由王建安院士亲自挂帅,整合了心内科、心外科、心脏超声、放射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护理等全院多个部门的优势力量,聚焦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制定了精细化的术前筛查、术中协作和术后管理流程,为每一位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最优质、最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