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现代社会,肥胖症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人们普遍更关注肥胖症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却容易忽视肥胖症与精神心理异常之间的紧密联系。
肥胖症和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会进一步加剧精神疾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约40%的超重或肥胖症患者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
一项基于奥地利国家住院服务登记处的大规模研究,纳入3006526名为诊断肥胖症人群和161185名确诊肥胖症的患者,探究肥胖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肥胖显著增加了全年龄段患者精神病谱系障碍的风险,包括抑郁症、焦虑症、饮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p<0.01,OR>1.5)。
图1 患有和不患有肥胖症且被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比例
反过来,精神疾病也可增加个体发展为肥胖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肥胖风险增加37%。抑郁症不仅改变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如减少运动、偏好高热量食物等),精神药物引起的负面代谢影响也可能引发体重的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肥胖症与精神疾病二者之间互相交织和重叠的双向关系。
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炎性状态、瘦素受体减少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精神疾病和肥胖症之间联系的潜在因素。
肥胖症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慢性激活,进而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并提高炎性因子(如IL-6、TNF-α和CRP),这与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升高的炎性因子种类一致,且炎性因子血液浓度和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是增加精神疾病风险的诱因之一。
此外,肥胖症还可能导致瘦素信号传导障碍,影响大脑中的奖赏路径和其他相关神经回路,进而影响情绪和行为。同时,肥胖症患者往往伴随能肠道菌群紊乱,影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分泌,这些神经递质的缺失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社会对肥胖症患者的负面态度和偏见——即肥胖污名化,广泛存在于职场、教育、医疗保健乃至媒体等领域。这种偏见会加重肥胖症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感到被孤立、自卑甚至出现自我贬低的情绪。
研究显示,长期处于污名化环境中,肥胖症患者更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同时也可能因为认知和执行功能受损而加剧暴饮暴食的行为模式,进一步恶化其精神状态。
肥胖症与精神心理异常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肥胖症的治疗中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不仅要关注身体上的症状,还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消除肥胖污名化现象,为肥胖症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来源:逸学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