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ASCO丨潜力无限!张力教授携全新国产双抗ADC药物亮相ASCO

2023-06-08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如期而至,于当地时间6月2-6日在美国芝加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盛大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与患者合作:癌症治疗与研究的基石”。围绕该主题,大会汇聚了全球肿瘤学界专家学者,传递最新研究进展,共议未来探索方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力教授牵头的“首创新药EGFRxHER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L-B01D1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首次人体试验的I期试验结果”研究入选了本次ASCO年会的口头摘要专场(Oral Abstract Session)。张力教授受邀作口头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诚挚邀请张力教授,以研究者的身份为我们详细解读研究内容,点评研究意义并介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现将访谈精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张力教授大会发言



研究简介




BL-B01D1是由我国药企自主研发的first-in-class 的ADC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同时靶向EGFR和HER3的双抗ADC药物。它是由靶向EGFRx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和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类的小分子毒素通过可酶切的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此次ASCO大会上,我们报告了BL-B01D1首次人体试验的I期临床结果。该研究在经标准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开展,分为剂量爬坡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


截至2023年3月13日,共195例受试者筛选入组,爬坡阶段入组了25例患者,完成了0.27、1.5、3.0 mg/kg QW,2.5、3.0、3.5 mg/kg D1D8 Q3W和5.0、6.0 mg/kg D1 Q3W剂量组的爬坡探索,在3.0 mg/kg QW和3.5 mg/kg D1D8 Q3W剂量组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最大耐受剂量(MTD)确定为3.0 mg/kg D1D8 Q3W和6.0 mg/kg D1 Q3W。170例患者被纳入剂量扩展阶段,包括113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小细胞肺癌,42例鼻咽癌,25例头颈鳞癌和2例其它罕见肿瘤。


BL-B01D1用药过程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全部等级/≥G3等级)为白细胞降低(61%/30%),贫血(58%/25%),中性粒细胞降低(53%/34%),血小板降低(50%/24%),恶心(33%/1%),呕吐(30%/1%),脱发(29%),乏力(22%/1%)和厌食(22%/1%),没有观察到间质性肺病的发生。BL-B01D1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血液学毒性,EGFR/HER3相关的靶毒性低,整体的安全性良好。在Q3W剂量组中,共有139例受试者进行了至少一次疗效评估。


BL-B01D1在多种实体瘤中均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见下表),其中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和鼻咽癌受试者的ORR分别达到了63.2%和53.6%。







专家访谈


张力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肺癌首席专家

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主任兼I期病房主任、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肺癌的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Q1:您认为这次的研究能够引发国际领域学者关注的原因有哪些?

本研究能引起国际领域学者关注的原因,首先在于其优秀的有效性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该项I期临床试验中入组的都是经过重度治疗的末线实体瘤患者。在这样的患者人群中,BL-B01D1仍然获得了良好的响应。在部分适应证,比如EGFR突变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和鼻咽癌中,BL-B01D1的客观缓解率已经远远超过了现阶段指南推荐的后线治疗。


其次,BL-B01D1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EGFRxHER3双抗ADC。双抗ADC结合了双抗和ADC的优势,相较于单抗,可更加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在克服耐药性的同时,增加了药物安全性。另外,通过交联作用促进两个靶点的协同内吞,在提高毒素进入肿瘤细胞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减少受体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从我们研究的安全性数据也可以看出,BL-B01D1所表现出的EGFR家族靶点相关的特征性毒性,如皮疹、腹泻等的发生率很低,且大部分均为轻度。


总的来说,BL-B01D1从有效性和安全性上都展现了双抗ADC的优势,在如今拥挤的ADC研发赛道中显得十分亮眼,也因此能够入选此次本次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环节。


Q2:通过研究解决了哪些临床诊疗的问题,您认为会为对患者诊疗策略和获益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基于现有的临床数据,BL-B01D1有潜力为许多肿瘤末线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机会和选择。目前指南推荐奥西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s) 作为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EGFR-TKIs治疗失败后,则推荐以含铂化疗为主的后线治疗,然而其疗效有限,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本研究入组的38例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L-B01D1展现出了惊人的有效率,并且无论患者存在哪种EGFR-TKIs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BL-B01D1都能产生良好的疗效。


BL-B01D1应用于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很高


同样,鼻咽癌作为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高发的瘤种,指南推荐含铂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抗PD-1/PD-L1单抗作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该一线标准治疗失败后,则推荐以单药化疗为主的二线系统性治疗,其疗效也十分有限。在本研究入组的28例经过多线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BL-B01D1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有效率,并且大多数受试者都产生了持续的响应。相信通过后续的研究,我们能发掘出BL-B01D1能在更多不同适应证上的临床潜力,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Q3:研究开展过程中您和团队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ADC药物作为近年来创新药物研发的热门赛道,竞争十分的激烈。以DS-8201为代表的一系列ADC药物的获批以及众多在研ADC药物临床数据的公布,都在迅速改变着抗肿瘤治疗的格局。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来自中国的原研创新药能够在国际大会上大放异彩。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切实地看到了试验药物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和希望,也感受到了我们本土创新药企研发best-in-class,first-in-class药物的能力和决心。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也将在更多的适应证中进行探索,同时进一步尝试ADC药物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为肿瘤患者寻求更多的获益可能。


张力教授团队参加ASCO年会


Q4:请您谈谈近几年我国肺癌领域学者在发挥中国力量方面做出的努力。

三年疫情过后,今年重返ASCO现场,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国际顶尖的临床肿瘤前沿舞台,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口头汇报这些万众瞩目的领域,同样的在壁报展示板块中国主导的项目,参与大会的中国学者和药企的身影等等,这些来自中国的力量都是我国在肿瘤新药研发,肿瘤生物学领域步步攀升的体现。中国学者的声音被世界聆听,中国原研药物的展板前面驻足的专家络绎不绝,头颈部肿瘤前三个口头汇报被中国学者包场,这些都体现了来自中国的力量在影响全世界。这里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来自中国的first-in-class药物,比如我们这次汇报的BL-B01D1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已经另外几个专场中出现的新靶点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trop2 ADC等国内研发的药物,去年clinicaltrial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药I期临床试验开展数量已经超越了欧洲,中国目前拥有良好的创新药物研发土壤,今后抗肿瘤新药研发上来自中国的力量相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通信员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鋆

审阅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力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