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神外医生的“超能力”| 导航PLUS联合手术机器人,演绎精准神经外科时代

2020-04-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神经外科神经导航技术

作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  张培海

精准神外技术之发展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神经导航技术帮神外医生实现“超能力”

19世纪中期,随着麻醉、无菌消毒及脑定位技术的出现,早期神经外科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手术死亡率及病残率高得惊人。20世纪初,以现代神经外科之父Cushing教授为代表的先驱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立于普外的现代神经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开始下降。到了20世纪60年代,显微神经外科之父Yasargil教授等人将显微镜应用到神经外科领域,使得手术禁区不断打破。

20世纪70年代后,神经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CT(1972)、MRI(1977)等影像技术的出现,外科手术开始追求微创,迈入微侵袭时代

20世纪90年代至今,电生理监护、神经导航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多模态影像融合、分子影像、3D打印、荧光标记及靶向治疗等高新技术喷薄而出,精准神经外科初露峥嵘。

1.png

图1 神经外科发展里程碑

文明的进步为社会带来了救死扶伤之心,科技的突破又为人类带来了救死扶伤之能。

Navigation(导航)一直是每位外科医生梦寐以求的“超能力”,有了它,我们可以参透人体构造,庖丁解牛,神经导航系统自1986年问世以来就肩负着这个使命。作为一套神经外科空间立体导航体系,它参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有着“人体导航卫星”的美称,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认可,是确切可靠的手术利器。

随着术中三维CT影像系统、术中磁共振系统的问世,我们从术前影像进化到术中影像,导航精度进步到亚毫米级别,这无疑提高了手术质量,将手术创伤、并发症降至最低。

2.png

图2 导航及术中三维影像系统

  • 纯靠影像难挑大梁,“导航PLUS”实现更多功能

然而不管神经导航系统进化如何完备,图像如何高清,纯粹依靠影像无法独挑精准神经外科的大梁,因为我们需要斟酌的不光是器官与结构,更是患者的神经功能,这就需要其它“导航”技术的辅助,由众多复合技术组成的“导航PLUS”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利用体外设备激发神经兴奋,测量并统计电信号,从而判断神经功能的一项生理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帕金森、癫痫及脊柱脊髓等手术中,为神经功能的保留提供客观参考。

另外,神经系统肿瘤边界往往边界不清,手术切除范围难断,有些血管性病变的供血及引流静脉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荧光显影技术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这方面的临床需求。荧光显影技术利用特殊荧光显影剂根据血脑屏障透过性的改变,使得肿瘤清晰显示,对于血管性病变,可以实现术中造影的效果,瞬间拨开云雾见青天。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是将不同形式的患者的影像组合一起,我们可以把患者的CT、MRI、PET等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更加立体、空间化的信息,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裨益良多。

3D打印技术目前常用的是3D导板打印,引导椎弓根制定、脑血肿穿刺引流,目前很多临床中心已经广泛开展该技术,取得了不错疗效。

3.png

图3 导航PLUS技术

  • 手术机器人,医学技术的精准执行者

我们的技术在日益完善,而完善技术的“执行者”便应运而生,手术机器人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凭借机械臂的高效、精准与稳定,手术机器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当今外科领域的广泛青睐。在神经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目前可以辅助多种颅脑及脊柱手术,其中包括“DBS-脑深部电刺激(适用于药物难治性帕金森氏病等)、SEEG-立体定向脑电图(适用于药物癫痫术前评估)、立体定向颅脑手术(适用于脑深部病灶活检、微创开颅等)、经皮脊柱内固定术(适用于微创脊柱内固定手术)”等。

4.png

图4  机器人精准外科手术系统

神经外科事业真正起飞的时间不足半个世纪,前文已经做了简略说明,并对目前比较先进的神经外科技术进行了浅显梳理,下面通过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向大家分享神外技术的应用 。 

精准神外技术之疾病应用篇:白发江渚渔樵上,惯看秋月春风

神经系统肿瘤是神经系统原发或转移至颅内、脊柱脊髓的肿瘤性疾病,常常造成病人头疼、肢体无力、癫痫及二便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致人昏迷、瘫痪,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术者制定完美的手术方案,保护神经功能,术中利用镜下导航及荧光显影技术,一方面能将肿瘤范围轮廓投射叠加到目镜术野里,在显微镜实时导航下切除肿瘤脑,另一方面对于边界不清的肿瘤,利用荧光显影辅助标记肿瘤组织位置,提高肿瘤安全范围内的最大切除。

对于脑皮层功能区的病变,如果能做到清醒开颅,那么对于病人神经功能保护至关重要,但是手术必须做到精准和微创,这个时候手术机器人也可以提供帮助。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切除的病灶,我们也可以利用手术机器人精准微创地获取颅内病变组织,明确诊断,制定后续化疗等方案。

5.png

图5 神经导航辅助设计及术中镜下及荧光引导颅内肿瘤精准切除

6.png

图6 荧光剂显微镜技术辅助巨大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

7.png图7 机器人联合导航辅助清醒开颅切除功能区肿瘤

8.png

图8 机器人联合导航颅内深部病变精准活检

脑动脉瘤及颈动脉狭窄等血管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中经常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疑难的病例,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影像评估至关重要。CTA、DSA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详细的血管形态检查评估,CT灌注成像可以判定脑组织灌注及代偿等情况,MRI可辅助甄别颈动脉斑块是否稳定,利用荧光造影可以术中评估手术效果,这些都是精准神经外科不可或缺的技术。

9.png

图9 CTA三维重建精准评估颅内及颅外复杂血管性疾病

10.png

图10 复杂颈动脉狭窄的精准评估及手术治疗 

颈腰椎病是一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目前呈逐年增加趋势,包括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如果存在神经压迫,应手术治疗。治疗的核心是充分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利用导航、机器人等设备可精准微创地完成脊柱固定,手术的安全和疗效也能得到保障。

11.png

图11  导航辅助经皮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病

12.png

图12 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病

帕金森病(PD)作为一种终身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功能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它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因素,据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大会的报道,预计到2030年,全球一半PD患者将在中国,患者人数预计达1500万。

帕金森患者多依靠药物控制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情严重患者,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脑深部刺激器(DBS)植入术,也称为大脑起搏术。大脑起搏术要求将直径不足2 mm的微型脑起搏器植入到大脑深部神经核团,创伤小,治疗效果突出,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术。术中,利用导航系统精准置入电极,利用O-arm扫描实时确定电极最终位置,可保证手术质量。

13.png

图13  导航及O-arm辅助精准置入DBS,患者术后恢复日常生活

脊柱肿瘤是指脊柱原发或继发的肿瘤,可造成肩背部疼痛、脊柱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还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在电生理监护的保障下,利用导航、机器人等设备,可大大提高脊柱重建的安全和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

14.png

图14  神经导航辅助脊柱肿瘤切除脊柱固定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因先天性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或手术等原因导致的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等,导致关节和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呼吸、吞咽困难及肢体瘫痪等,严重者需手术治疗。由于该部位临近延颈髓、椎动脉,手术风险极高。神经外科在导航、机器人等设备辅助下,可极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15.png

图15  神经导航辅助颅颈交界区固定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神经导航系统及手术机器人均是基于患者个体影像,以此作为“人体虚拟3D地图”,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指导手术医生前往患者身体内部的真实“目的地”,赋予外科医生一双可以透视人体的慧眼。结合多模态影像融合、电生理监测、荧光显影等多种“导航PLUS”技术,符合当下精准神经外科的要求与需要。

目前“导航PLUS联合手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笔者所在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为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等提供保证。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是近些年出现的高新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像学、人机交互、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项技术,通过逼真的三维图像,使术者和虚拟世界产生交流互动。在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完善,医学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技术革命。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文中图3~15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